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34教育经济学之教育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校本管理的含义。
【答案】校本管理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其最初是作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措施提出来的,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将管理教育的权力逐渐下放给学校,赋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情况决定资源的分配、财政预算、课程设置、教科书的选择、人事安排等方面的方案和改革措施,从而达到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目的。
理解校本管理的含义要把握包括校本管理的成因、基本理念和特点等方面。
(1)校本管理的成因
校本管理的出现是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必须有持续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追求短期、补救式的改进到追求综合的、长期发展的改进; 从追求教育数量到追求教育质量; 从追求学校维持到追求学校绩效; 从外在控制,缺乏自主权到自我管理; 从效率极低的管理模式到追求高效率的比较复杂的管理模式。校本管理就是在这些需求的刺激下产生的。
(2)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包括:教育假设,即教育目标多元化,教育环境复杂和不断变化; 重视差异原则,即关注可以达成教育目标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强调管理过程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以分权制为理论基础,强调学校应被赋予权力和职责去尽可能有效地解决所发生的和面对的问题; 学校是一个自我管理的系统,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管理; 强调人本原则,与强调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的现代管理理论相适应的。
(3)校本管理的特点
与传统的外在控制管理相比,校本管理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其一,学校是决策的主体,即决策应在学校范围内做出,学校在财政和管理上的自主权应该加强,游离于学校之外的行政组织的作用应当减弱; 其二,学校是改革的主体,即有效的学校改革不仅依赖于外在程序,更为重要的是依赖于参与者分享决策的制定。
总而言之,校本管理是一种与传统的外在控制理论不同的,有自己的主权和独立性的管理,其对学校的任务、管理策略、资源利用、学校成员的作用、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管理质量、绩效指标等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2. 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 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1)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很多,如韦伯、泰罗、古利克厄威克、穆尼和雷利等人。
(2)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①这种组织管理理论是和行为科学学派相对而言的,其中心思想和特征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理论。
②它把组织看成是个封闭系统,把组织管理的重点放在组织的内部,着重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
③传统的组织理论重视工作和物,而忽视人; 重视基层操作,而忽视高层发展战略管理; 重视人的物质经济要求,忽视人的社会心理需求。
④传统组织理论在加强组织内部的工作管理方面有一些原则和管理方法,诸如分工原则、专业化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行为的制度化原则和控制幅度原则等,以及要完成工作任务还要依靠权力、严格规章制度和依靠上层管理者的决策及个人作用。这种传统组织理论是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
3. 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在权力下放的环境中应当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实施宏观调控?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后,加强中央对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就是要处理好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可采取以下途径加强宏观调控:
(1)解决对教育系统的管理,要加强统筹规划,确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布局,抓好各种教育形式的协调,使教育事业从外部到内部都得到协调发展。
(2)要加强教育政策的弹性幅度和稳定性。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弹性小且不够稳定,使教育系统的发展缺乏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和相应的稳定,往往造成大起大落的发展变化。
(3)要加强教育法规建设。健全的教育法规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是对教育系统进行控制、约束的手段。应继续加强教育立法及教育法的实施工作,以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4)突出教育投资的方向性,使教育系统协调发展,使教育经费获得较好的效益。
(5)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价。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职能等。
4. 学校教室建设要把握什么基本要求?
【答案】(1)中小学教室的类型与一般建设要求
①中小学教室的类型
一般将中小学教室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教室,在我国的教学体制下,它是给一个班级专门使用的上课和开展班级活动的教室; 另一类是专用教室,是为各个学科开展特定教学活动而设置的,这类教室属于公共教室。
②中小学教室建设的要求
a. 保证每个班级有一个普通教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当增加专用教室的数量。适应分层教学、合作学习以及课外活动的需要,新建学校应当考虑增加小型教室的数量。
b. 教室应安排在最佳采光朝向的位置,同时采取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到室内,防止炫光。教室
要使用荧光灯具,保证照明质量,不得用裸灯,灯具的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照度、均匀度的要求,达到规定的照度标准。
c. 教室要保证良好的声学环境。影响学生在教室中接受和理解声音信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学生与声源的距离、内外环境的背景噪声的大小及其对信号的影响以及直达声和回音混合而成的混响。为保证学生听课的声音质量,需要隔绝外部噪声,减少内部由于回音(但音乐教室需要符合规定的混声)和照明设备噪音而形成的干扰。
d. 教室要有良好的通风、保暖、降温条件。
e. 教室建设要确保学生安全。
(2)教室的面积
教室面积大小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不同年龄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班额的大小、本学校学生入学发展的趋势,可使用的资金和土地状祝、教学活动的特点,教室内教学辅助设备多少、学生用家具的大小和数量等条件,但是必须达到普通教室的底线面积。
5. 简述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布劳格教授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贡献。
【答案】布劳格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学教授,一也是有名的教育经济学专家。他有很多研究成果,在较系统地总结世界各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成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主要著作有《教育经济学著作选注书目》(1966), 《教育经济学选读》(I )(II )(1968,1970), 《教育经济学导论》(1970)
他的《教育经济学导论》被西方认为是有代表性的教科书。全书主要包含了人力资本的形成、教育投资、教育对经济成长的贡献、教育设计的目的、人力需求设计法、成本一效益分析:私人的计算法、成本一效益分析:社会的计算法、成本一效益分析的应用、教育的个体分析、教育融资问题等内容。
从《教育经济学导论》中可以看出,教育对经济的影响,是以“代价—效益”分析为主线的。在“代价—效益”分析中,布劳格采用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同时也以需求、供给关系作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反刘一国家干涉,主张尽量让个人自己选择,通过市场来反映人力供需条件。他所用的“代价—效益”分析方法,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
6. 简要分析以开拓和创造未来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的行为特点。
【答案】教育价值观是指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它的存在与发展对人的生存和生存环境的意义,以及人对教育自身的意义、作用的一种评价的思想体系。以开拓和创造未来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的行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向谁学习,以什么认为榜样。这是教育价值观的重要问题之一。信息时代要求最未来人,就要想一切人学习。
(2)教育是人的卞体性行为。教育对学习者来说,具有他人不可代替性,教师的一切努力都代替不了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教育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以往的教育侧重于适应现实的功能,但是以开拓和创造未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