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801法学综合二之民事诉讼法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801法学综合二[民法学(50分)、刑法学(50分)、刑事诉讼法学(25分)、民事诉讼法学(25分)]之民事诉讼法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801法学综合二[民法学(50分)、刑法学(50分)、刑事诉讼法学(25分)、民事诉讼法学(25分)]之民事诉讼法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14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801法学综合二[民法学(50分)、刑法学(50分)、刑事诉讼法学(25分)、民事诉讼法学(25分)]之民事诉讼法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30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801法学综合二[民法学(50分)、刑法学(50分)、刑事诉讼法学(25分)、民事诉讼法学(25分)]之民事诉讼法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45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801法学综合二[民法学(50分)、刑法学(50分)、刑事诉讼法学(25分)、民事诉讼法学(25分)]之民事诉讼法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59
一、简答题
1. 专属地域管辖有哪些特征?
【答案】专属管辖是指法律规定某些特殊类型案件必须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辖。专属管辖是排他性管辖,既排除了任何外国法院对诉讼的管辖权,又排除了诉讼当事人以协议方式选择国内的其他法院管辖。
(1)专属管辖实际上是地域管辖的一种。但是专属管辖作为一种特殊的管辖方式,排他性是专属管辖的重要特征,体现为:
①凡依法应适用专属管辖的案件,只能由法定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管辖权。
②不准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法院。
③不再适用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管辖原则。
④外国法院无权管辖我国专属管辖的案件。
(2)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下列案件适用专属管辖:
①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②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③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 民事执行终结的情形。
【答案】执行终结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因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执行程序没有必要或者不可能继续,因而依法结束执行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1)申请人撤销申请的。申请人在执行程序中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申请人提出和撤销申请都是其行使处分权的表现。
(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是以有效的法律文书为根据的。
(3)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5)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6)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实践中这些情形主要有:
①被申请执行人的破产程序终结,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
②当事人依据执行和解协议而履行完毕或不再履行的;
③义务人自动履行义务的;
④对于执行费用远远大于执行收益的情形,在执行权利人同意不执行的前提下,法院可裁定终结执行;
⑤在执行中,被执行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的。
3. 简述证明责任与提出证据责任的区别。
【答案】(1)两者的含义
①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又称“举证责任”。证明责任,是指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在作出裁判前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当事人一方因此而承担的裁判上的不利后果。
②提供证据的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为避免败诉危险而向法院提供证据的必要。
(2)两者的区别
提供证据的责任与证明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①提供证据的责任随着诉讼的进行可能发生转移,而证明责任不会发生转移;
②不负证明责任的当事人也可能负担提供证据的责任,即提供反证的责任。
4. 简述ADR 的主要形态和特征。
,又称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国外被称为替【答案】ADR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主要指的是诉讼以外的纠纷解决机制,属于私力救济与社会救济范畴。ADR 的主要形态包括有:和解(谈判)、调解和仲裁。
(1)和解,是指当事人以平等协商、相互妥协的方式和平解决纠纷。其主要特征是:a. 高度自治性,和解是依照双方纠纷主体自身力量解决纠纷;b. 非规范性,和解的过程和结果不须受法律规范的严格制约。
(2)调解,是第三方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讲道理,促成其相互谅解相互妥协的解决纠纷的活动。我国现行法上具有ADR 性质的调解,主要是指人民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消费者协会调解等。调解除了具有和解的特征外,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调解人的居中性。
(3)仲裁,又称公断,是指纠纷双方根据有关规定或双方协议,将争议提交到一定的机构,由该机构居中裁决的制度。其特征是:a. 自愿性;b. 民间性c. 自治性;d. 合法性。
5. 简述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条件。
【答案】(1)当事人申请在审的含义
当事人申请再审,亦称再审之诉,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认为有错误,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行审理的行为。
(2)当事人申请在审的条件
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且准予提出再审申请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
这是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果判决、裁定、调解协议尚未发生法律效力,则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判决、裁定、调解协议虽已生效,但不属于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再审的,当事人也不得申请再审。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以及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当事人也不得申请再审。
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6个月内提出,特殊情形应延长当事人申请再审期间。
这是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时间限制。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6个月内提出,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③当事人申请再审,可以向作出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这是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管辖法院的限制。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④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符合法定情形。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a.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b. 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c.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d.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e. 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f.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g.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h.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i. 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j. 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k. 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l. 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m. 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6. 简述执行异议。
【答案】(1)执行异议的含义
执行异议,是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程序、执行措施方法违反法律规定的,请求执行法院予以救济的制度。
(2)执行异议的主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