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23生物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问答题
1. 有两种乳糖操纵子Z 基因的突变株:一种突变株(Z1)不能产生正常的β-半乳糖苷酶,但是透性酶和 转乙酰酶的合成并不受影响(在有乳糖无葡萄糖的情况下);另一种突变株(Z2)也丧失了合成正常的β-半乳糖 苷酶的能力,同时其他两种酶的合成减少了 30% (在有乳糖无葡萄糖的情况下)。试提出上述现象的分子机制。
【答案】在乳糖操纵子之中,Z 基因(β-半乳糖苷酶的基因)位于y 基因和A 基因(分别编码透性酶和转乙酰酶) 的上游,通常上游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到下游基因的表达,这就是所谓的极性突变(polar mutation)。然而并不是 所有形式的上游基因的突变都会影响到下游基因的表达。如果突变的形式是错义突变(missememutation )而不是无义突变(nonseme muta-tion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判定:
突变株
是一种移框而产生的错义突变,
而突变株
是因为提前产生了终
止密码子可产生的无义突变。
2. 某麦芽糖溶液的旋光率为+23°,测定中使用的比色管长度为10cm ,
已知麦芽糖的比旋光度
=+138°,请问该麦芽糖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答案】代入公
式
有
:
解之可得
:
3. 说明动物、植物、细菌在合成不饱和脂肪酸方面的差异。
【答案】(1)需氧途径:在真核细胞内,
饱和脂肪酸在
的参与下经含有细胞色素
的氧
化酶系统催化形成各种不饱和脂肪酸,该反应需NADPH 作为辅还原物。动物的去饱和酶系结合在内质网膜上,以脂酰CoA 为底物,而植物的存在于质体中,以脂酰ACP 为底物。高等动物不能合成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必须依赖食物供给。
(2)厌氧途径:在细菌中,单烯脂肪酸是由-轻癸酰-ACP
在迅速形成,对动物则为必需脂肪酸。
4. 在生物膜中脂类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构成膜的主体;决定了膜的选择透过性;其运动决定膜的流动性;提供稳定膜蛋白DG/IP3的疏水环境。生物膜中的某些脂质在信号传递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如糖脂在免疫应答中,作为第二信使也产生于膜脂质。
脱水,然后再延长碳链而形
成。多烯酸由油酸和棕榈油酸经去饱和氧化酶进一步作用而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在植物体内可
5. 解释临床上产生“肝昏迷”的原因。
【答案】大量氨入脑,
与
酮戊二酸合成谷氨酸,或与脑中的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造成脑
中的酮戊二酸减少,TCA 循环减弱,A TP 生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肝昏迷。
6. 不同生物所利用的氮源都相同吗?试加以说明。
【答案】氮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生物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不同,所摄取的氮 源也不同。
(1)人和动物所需氮源,主要是由食物中摄入食物蛋白,食物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后可被 机体利用。
(2
)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土壤或培养基中的
和硝酸盐作为氮源,
所吸收的
可直接进入
氨基酸被利用,硝酸盐则须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还原为氨才能被机体利用。
(3)固氮微生物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将大气中的氮还原为氨,即进行生物固氮作用,将稳定的
转变成 可被机体直接利用的氨。
一、问答题
1. 称取25mg 蛋白酶配成25ml 溶液,取2ml 溶液测得含蛋白氮0.2mg ,另取0.1ml 溶液测酶活力,结果每小时可以水解酪蛋白产生1500g 酪氨酸,假定1
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产生氨酸的酶量,请计算:
(1)酶溶液的蛋白浓度及比活;
(2)每克纯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总活力。 【答案】(1)蛋白质浓度
_比活力(2
)总蛋白
2. 指出有D-葡萄糖和下列化合物参与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反应产物。
A. 钠采齐和水 B. 亚碘酸 C. 稀碱
D. 苯肼,在100°C 和弱酸条件下 E. 浓硫酸 F. 稀硝酸 G .Fehling 试剂
【答案】A. 还原反应,山梨醇;B. 氧化反应,葡萄糖酸;C. 异构反应,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D. 氧化成脎,葡萄糖脎;E. 脱水.5-羟甲基糠醛;F. 氧化反应,葡萄糖二酸;G . 氧化反应,复杂产物。
3. 用标记3-磷酸甘油醛的一个碳原子,并加入到酵母提取液中。短时间温育之后,果糖-1,6-二磷酸的酸的第二个
【答案】
位含有
标记。试问
最初标记在3-磷酸甘油醛的什么部位上?果糖-1,6-二磷
)上。果糖-1,6-
二磷酸的第二个
(反应结构式略)
标记从哪里获得?(写出反应结构式) 最初标记在3-磷酸甘油醛的醛羰基碳原子(
_ __
酿
标记从磷酸二羟丙酮的羟基碳原子获得,该标记也来自3-
磷酸甘油醛
4. 简述胰岛素原的激活过程。
【答案】
胰岛素是在胰岛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多肽激素。最初合成的是一个比胰岛素分子大1倍多的单肽链称为前胰岛素原,它是胰岛素原的前体,而胰岛素原由是胰岛素的前体。胰岛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