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西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闻自由

【答案】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同时也包含人民群众有创办新闻机构或者接收新闻信息的权利。新闻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的,1789年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资产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 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新闻自由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

2. 新闻人物

【答案】人物通讯里所说的“新闻人物”,不是从宣传角度树立起来的人物,而是指在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他们因“事”而“显著”,他们和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 硬新闻

【答案】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4. 以小见大

【答案】以小见大是指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小见大是由新闻的特点决定的。任何新闻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它是经过选择的事实的一个“剖面”,一个“片段”。具体到这个“剖面”,还有报道的角度问题。若摆开架势,把角度放得很大,只能蜻蜓点水,不利于主题的深化。而选好一个小角度,像钉子一样,入口小、钻得深,容易把握,并能够写得具体。这个“小’夕,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小故事。

【答案】消息是指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消息包括:①动态新闻一一以迅速简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为基本特征,内容集中单一,一般一事一报,简明扼要,时效性强; ②综合新闻一一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主要用以反映动向、成就、问题等。

6. 直接性导语

【答案】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7. 透视感

【答案】透视感是指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它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特写的目的是把新闻事实“镜头化”了以后,对读者产生更强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入细致地体味其中的神韵与精髓。因此,它虽然摄取与描写的只是新闻事实的一个片断、一个剖面,但这个片断、这个剖面,应该具备透视全局性或者本质性内容的功能。

8. 事件性消息

【答案】事件性消息又称事件性新闻,它是指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它十分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其新闻价值与生命力同及时密切相关,要求迅速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的动态消息和现场特写性新闻等。

9. 第四媒体

【答案】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体”的概念。第四媒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从广义上讲,“第四媒体”泛指因特网(因特网是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因特网不仅具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它还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其他功能。②从狭义上讲,“第四媒体”是特指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络。因此,第四媒体又被称为网络媒体,即通过因特网传送文字、声音和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第四媒体还被称为大众传播新媒体,这是相对目前已经存在的报刊、广播、电视三种传统大众传播媒体而言的。

10.描写性消息

【答案】描写性消息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一一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简笔勾勒。它主要的体裁形式包括:新闻素描、散文式新闻、花絮。它的功能包括: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答案】专访是指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以一种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卞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义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强,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12.骨干事例

【答案】一篇通讯必须有能够支撑主题的骨干性材料,又称骨干事例。即事实过程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主题的事例。骨干材料是通讯“说服力”的基础,是通讯主题能否成立的事实支柱,也是通讯内在逻辑的基本要求。它必须真实,必须带有权威性。在采写通讯的过程中,寻找骨干事例是中心的一环。如果找不到有说服力的骨干事例,或者骨干事例不多,则要考虑改变通讯的主题。

13.DEE 结构

【答案】DEE 是指描写(Deeoription}、解释(Explanation )、评价(Evaluation )oDEE 结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新闻写作的惯用手法,因此,DEE 结构又称“华尔街日报体”。该结构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DEE 结构的新闻作品一般由四部分组成:①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 ②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 ③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 ④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14.最佳新闻角度

【答案】最佳新闻角度是指那些能突出新闻的个性特征,体现事物的本质,内容生动活泼,形式新颖巧妙的新闻报道角度。西方记者选择最佳新闻角度的标准有以下几条:①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 ②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 ③读者最易接受的角度; ④读者最关心的角度; ⑤时空距离读者最近的角度; ⑥最有人情味的角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二、简答题

15.简述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各自的取材要领。

【答案】新闻特写是一种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作为新闻特写的两种最主要形式,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在取材上有各自应该遵循的方法和要领:

(1)人物特写的选材范围很广,它与人物通讯以及人物专访中对人物的选择标准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