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4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团体测验

【答案】团体测验是在同时间内由一位主试(必要时可配几名助手)对多数人施测的测验方式。此类测验的优点主要在于可以在短时间收集到大量资料,因此在教育上被广泛采用。团体测验的缺点是被试的行为不易控制,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2. 成就测验

【答案】成就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

掌握的程度。因为所测得的主要是学习成就,所以称为成就测验,最常见的是学校中的学科测验。

3. 自评量表

【答案】自评量表指受试者根据量表的题目和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答案作出判断的评定量表。

4. 区分度

【答案】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测量专家们把试题的区分度称为测验是否具有效度的“指示器”,并作为评价项目质量、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与依据。区分度(D )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问。通常D 为正值,称作积极区分;D 为负值,称作

消极区分;D 为0,称作无区分作用。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项目,其D 值越大,区分的效果越好。

5. 陆军甲种测验

【答案】陆军甲种测验是第一个团体智力测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需要迅速并有效地选拔士兵和军官,为了适应这种要求,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耶克斯及桑代克等人认为可用测验进行选拔,于是将推孟的学生欧提斯尝试性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主要是将斯坦福一一比奈量表改编成为纸笔测验)运用于军队,称做陆军甲种测验。此后又编制了适用于母语为非英语及文盲的陆军乙种测验,这两个测验对于战争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6. 内部效度

【答案】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当实验中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引起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时,这个实验就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的不一致、生长和成熟、被试的选择偏性、被试的缺失和变更及统计回归。

7. 百分等级

【答案】百分等级是使用得最广泛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可定义为在常模团体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数百分比。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地位越差。

8. 文化公平智力测验

【答案】文化公平智力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和A.K. 卡特尔于1949年编制的一种智力测验。测验编制的理论基础是R.B. 卡特尔关于液态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区分,目的是把个体的一般能力从学习教育和社会背景中分离出来,排除文化影响,测量G 因素的最稳定、最核发心的成分。该测验包括3个不同水平的量表,每个量表又有A 、B 两个复本,量表1适用于4〜8岁儿童和智力落后的成人;量表2适用于8〜14岁儿童和中等智力水平

的成人;量表3适用于大学生、政府官员和其他高于平均智力水平的被试。每个量表包括系列推理、类同概括、方阵推理、定性分析4个分测验。全部为图形材料,主要测量被试从事物中发现联系和规律的能力,个别施测或团体施测均可。测得的原始分数可转换成百分等级,并据此对被试的智力水平作出评价。

9. 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答案】按解释分数的方法可以将成就测验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其中前者是将被试水平与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为目的;后者是将被试水平与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者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

10.人事测评

【答案】人事测评是指根据职业或工作的要求,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对人的素质适合事的程度进行评价的过程,其目标是实现人与事的最佳匹配。人事测评的基本假设是:事与事不同,人与人有差异,事不能不择人,人不可能适合干任何事,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其条件之一就是要使人与事匹配。人事测评常用的方法包括履历评判、答卷考试、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核等。主要考察受测者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素质。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中,人事测评是人员招聘、选拔任用、培训、考核、晋升、绩效控制与激励等的重要手段,此外,在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组织文化与团队建设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简答题

11.请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

【答案】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即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贝!J 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做信度。信度是衡量一个量表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信度不合要求的量表是不能使用的,人们在编制和使用量表时都特别重视测量的信度。

主要的信度系数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各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分别有:

(1)重测信度对应的误差来源

①测验本身,测验所测的特性本身就不稳定,例如情绪维度的测定。

②被试方面,成熟、知识的发展并非人人等量増长,在练习因素、记忆效果也存在个体差异。

③偶发因素的干扰,记时错误,被试情绪波动,健康状况,动机变化等。

④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两次测验相隔的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越多,信度值就可能越小。

(2)复本信度对应的误差来源

①测验两种形式是否等值,测题取样是否匹配,格式是否相同,内容、题数、难度、平均数、标准差是否一致。

②被试方面情绪波动、动机变化等。

③测验情境的变化,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宽窄是否恰当等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偶发因素的干扰。

(3)内在一致性信度的误差来源

①测试时,被试成绩的临时波动、猜测、记分等测量误差的影响。

②测验内容抽样引起的误差。

(4)评分者信度的误差来源

评分者的主观判断的影响,不同的评分人员对相同被试的评分存在着差异。

12.如何正确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

【答案】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与功能。

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与概念,任何一个测验都有其编制的特定目的和独特的功能,使用者在解释之前须从其编制手册中,详细了解编制过程的标准化及测验的信度、效度、常模等是否适当。更重要的,

应知道测验能测量什么,不能测量什么,分数在使用上也何限制。

(2)对导致测验结果的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

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这三个方面对测验成绩都有影响。因此,应把测验分数看成对受测者目前状况的测量,至于他是如何达到这一状况的,则受许多因素影响。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

为了对测验分数作出确切的解释,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效度资料。没有效度证据的资料,只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一个常模团体中的相对等级,不能做预测或更多的解释。即使有了效度资料,在对测验分数作解释时也要十分谨慎。因为测验效度的概化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