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皖南医学院应用心理学702心理学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人类脑连接组计划的内容。

【答案】在2005年,OlafSporns 等人提出了人类脑连接组的概念。脑连接组指对脑上任意灰质位置及这些位置间连接的一个完整描述。人脑连接组计划包括两个部分:人类脑连接组计划和脑活动图计划。

(1)人类脑连接组计划

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2009年批准了一项大规模人类被试脑连接组数据采集项目,称为人类脑连接组计划(Human Connectome Project,HCP )。

②该项目计划在五年时间内投资三千万美元用于采集1200名被试(300名双生子及他们的非双生子兄弟姐妹)的多模态脑成像数据,包括DTI , rs-fMRI , fMRI 和MEG 等多模态。与此同时,还将对这些被试进行广泛的行为测查并采集他们的血样用作今后的基因型研究。最后,项目采集的所有数据都将公开在一个用户友好的数据平台上,供全世界的研究者免费使用。

(2)脑活动图计划

①HCP 旨在在宏观连接水平上对脑连接进行研究,而研究微观水平上的连接对理解脑的工作

2012年,Alivisatos 等人提出了一项新的脑连接研究计划—脑活动图计划原理同样不可或缺。(Brain

Activity Map Projeet) 。该计划的目标是记录神经环路内所有神经元在一段时间内的所有动作电位。

②该计划将利用钙离子成像、电压成像、光学成像等多种新兴技术和尚未发明的技术。短期内项目将集中在较为简单的神经环路,比如线虫的所有神经元。项目的中期目标是达到百万神经元级别的神经环跻,比如斑马色的神经系统、老鼠的视网膜等。项目的长期目标是重建老鼠的完整新皮层活动,并开始进行灵长类动物神经环路的研究。项目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类神经环路进行记录。

2. 元记忆是如何对客体记忆进行检测与控制的?

【答案】按照记忆加工和控制的层面可以将记忆分为元记忆和客体记忆。客体记忆通常就是人们所说的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而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在客体记忆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识记、保持以及提取等阶段,在记忆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元记忆的监测与控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识记阶段

①在学习之前,元记忆的监测作用表现为对将要识记项目的难易度的预见性判断,元记忆的控制作用表现为预先选定加工模型。

②学习过程之中,元记忆的监测作用表现为JOL (学习判断)与FOK (知晓感)判断,元记

忆控制作用体现为分配学习时间(指由学习者自我进行的学习; 选择适当的加工策略; 确定何时终止学习过程)。先作出JOL 与FOK 判断,形成对学习中现在所掌握的状态的元记忆估计,与应达到的学习标准进行比较,若少于该标准,则由控制作用决定继续学习(分配下面学习的时间,从元记忆库中提取适当的加工策略来进行学习); 再形成新的FOK 、JOL 。直到达到标准,输出答案时才终比学习。

(2)保持阶段

主要的元记忆活动是维持前面已习得的知识,可利用元记忆监测去判断,确定那些在保持测验中没有回忆出来的项目还应进行多大程度的再学习,并决定对其分配合适的重复学习。

(3)提取阶段

个体开始、继续或终止某一搜寻过程中可能涉及若干元记忆成分。一方面,元记忆对提取的快速开始和终比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搜寻过程中,对搜寻不出的项目是否继续搜寻还是终止,也与FOK 有关。这取决于动态的FOK 的强度,当强度降低至维持搜寻所要求的阈限以下时,搜寻过程会终止。

3. 磁共振成像有哪些模态,其测量的大脑特征是什么?

【答案】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结构磁共振成像(MRl )、弥散张量成像(DTI )和静总态fMRI (rs-fMRI )。

(1)MRI 能够提供很好的脑灰质(神经元胞体)和自质(神经元纤维)对比信息。它包括两种结构分析方法。

①VBM 测量的是每个体素灰质或白质的集中程度或体积,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大脑组织发育或萎缩的信急。

②基于大脑表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提取到脑结构的以下指标:皮层厚度,反映皮层柱状结构信息;

皮层表而面积,即指定脑区皮层面积总和; 表而曲率,测度皮层卷折急剧程度; 皮层沟深和沟宽等。

(2)DTI 是一种利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来测量宏观轴突组织结构的方法。

①通过定量白质分析,可以得到平均弥散率和各向异性分数等定量参数,这些参数与大脑的认知加工有紧密关联。

②通过纤维追踪,可以构建出自质纤维连接形式。

(3)rsfMRl 可以测得大脑静息状态活动信号并用来考察大脑功能连接情况。

4. 简述心理实验过程的主要流程。

【答案】心理实验过程的流程主要有:

(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实验设计与实施;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研究报告的撰写。

5. 用实验说明意识和知觉的关系。

【答案】意识和知觉的关系可以用DB 病人的实验来说明。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DB 病人手术后左侧视野出现了盲视。由于右半球视觉皮层接受左视野的信息,左半球视觉皮层接受右视野的信息,DB 通过手术去除了右半球视觉皮层的大部分,所以他左视野和右视野在大脑的代表区就表现出不同。用动态视野检查法确定DB 的盲视区域。

(1)实验程序

在实验中要求DB 通过迫选的方法猜测左视野盲区中是否有一小块光斑,如果有,就指出光斑的位置。在另外的实验中,要求DB 猜测一条短线的方向。所有的测验都是在控制光照的条件下进行的,DB 的头和注视方向保持固定。刺激在盲区中呈现得非常快,所以DB 没有时间转动他的眼睛来注视没有受损的视野。线条和点状刺激大小相同,强度适中,但是它们的大小和强度会同时影响受损的和没有受损的视野,因此,可以把视野盲区中目标的觉察与没有受损的视野区域和盲点对目标的觉察加以比较。如果DB 的盲点能够觉察到目标物,那么就意味着目标物的强度和尺寸足够大,激活了眼睛的敏感区域。

(2)实验结果

Weiskrantz 的实验中给DB 呈现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点状或短线目标物,结果发现,DB 对于在盲区中呈现的目标物方向的定位、觉察和猜测的准确率均明显地高于随机判断的基线水平。

6. ERP 技术在注意领域内有哪些应用?

【答案】ERP 即事件相关电位,指在时间上与事件相联系的电位,是注意的电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因变量。ERP 技术在注意领域内的应用有:

(1)注意分散任务的研究。注意分散任务是一种使各种刺激竞争注意资源,从而使注意发生分散的任务。研究表明,对目标刺激的注意,提高了ERP 在P200到P300的振幅。这意味着大振幅事件相关电位的P200成分与注意分散任务有关。

(2)不随意注意的研究。朝向反应是不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是指由新异的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一些研究者通过对ERP 的研究发现,一个常出现在大脑额区或额中央区的ERP 成分—不匹配负波与朝向反应密切相关。

(3)有关早期选择理论的研究。电生理学测量对于寻找选择位点是很方便的,因为它提供了对刺激和反应之间加工过程的连续测量,研究者可以准确判断受注意和不受注意的刺激所对应的ERP 在什么阶段开始产生差异。ERP 实验的发现为早期选择理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7. 后期认知加上的眼动指标有哪些?

【答案】后期认知加工的眼动指标有:

(1)离开目标后的首次注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