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721政治学原理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经济安全
【答案】经济安全是就国家的经济生活状态而言的。经济安全,就是国家的经济生活不受威胁,没有危险。比较一般的认识,即经济安全就是:①在自然环境方面(包括资源)不存在对经济的威胁; ②国家内部社会安定,政治制度和经济决策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心稳定; ③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比较有利,不存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威胁和世界性经济危机。
2. 强制性外交
【答案】强制性外交是指运用军事威胁说服行为体改变其行为。实际上,把强制力与外交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外交强制性外交。
3. 核不扩散机制
【答案】核不扩散机制是指所有国际的、国家的、双边的、多边的核不扩散法律、政策和协定的总和。它也是为阻比核扩散而构筑的一个法律的、技术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广泛性国际网络。其中,它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基本目的,以不扩散概念为先导,以核武器不扩散条约为制度基石,来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国际合作。
4. 世界格局
【答案】世界格局是指大国权力关系互动形成的权力结构。按照现实主义理论,所谓国际体系,就是无政府状态下以国家为主角的权力政治。在这样的国际体系中,行为体的行为都是以权力为基础的。这种互动会使整个世界形成一种权力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大国的权力分布对于国际秩序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大国之间的权力关系,人们通常称之为世界格局。
5. 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
【答案】①理性主义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的把理性选择模型应用于国际关系问题,诸如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或博弈论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理性选择强调的是行为体怎样试图使其利益最大化,以及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手段来实现这些利益。②建构主义是指针对理性主义以为既定的客观事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区分了具有物质属性的自然事实和人们的社会活动所建构的社会事实,认为社会事实的形成乃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它们并不是既定的,而是取决于观念因素的研究方法。这种观念不是指个人观念,而是指“集体意向”,即共有的观念或文化。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建构主义研究途径的主旨就在于说明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怎样建构了社会事实。
6. 全球治理
【答案】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强调的不是权力和中央权威,而是力图通过某种全球规范和影响的网络来管理全球性事务。基本特征包括:①全球治理的实质是以全球治理机制为基础,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权威为基础; ②全球治理存在一个由不同层次的行为体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结构,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③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参与、谈判和协调,强调程序的基本原则与实质的基本原则同等重要; ④全球治理与全球秩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全球秩序包含那些世界政治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常规化安排,其中一些安排是基础性的,而另一些则是程序化的。
7. 权力均衡
【答案】权力均衡是指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按照权力均衡理论的假定,在这样一种格局中,国家之所以反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不仅因为权力的不平衡可能威胁各个国家的安全与自主,而且因为这种不平衡可能带来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只有当主要国家的权力大体均衡的时候,安全才能得到最好的保证。由于国家权力的弱势可能导致侵略,因此防止战争的最佳途径就是防比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取得权力的优势。
8. 双读
【答案】“双读”是指对文本进行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意在揭示文本的稳定效果与动摇之间的关系。第一读是对占支配地位的解释进行注释和重复,说得确切些,就是表明一个文本、话语或制度怎样取得了稳定的效果。它通过建立相同的基本假定而忠实地叙述占支配地位的故事,并且在论证中重复常规的步骤。要点是表明一个文本、话语或制度看起来是前后一致的。第二读是通过对一个文本、话语或制度之内的小稳定方面运用压方面动摇之。它揭示其内部的紧张与矛盾是怎样被掩盖或排斥的。事实上,文本、话语或制度的内部总是有紧张和危机的因素的,这些东西使得整体不那么稳定。
9. 民族
【答案】民族是指一群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行为、生物特征而与其它有所区别的群体。多年来,学术界在民族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原因之一就是界定各异。通常来说,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强调的是民族的四个“共同”,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0.地缘政治学
【答案】地缘政治学亦称“地理政治学”,是指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各种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作用结果的理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形成。采用整体论的研究方法,把诸如疆域、
气候、资源、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文化属性、经济活动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解释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态势和国家的政治决策。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缘政治学研究有所发展,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提出“世界体系论”,布热律斯基提出“大棋局论”等。是西方国家制定国家政治、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一种理论依据。
二、简答题
11.简述经验主义的知识与概念与理论知识的含义与内容。
【答案】(1)经验主义的知识的含义与内容
①经验主义的知识的含义
经验主义的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的各种具体事实,包括各种国际互动的历史事件与现实事件,也包括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以及国际制度的重要数据与信息等。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和解释国际事务是至关重要的。
②经验主义的知识的内容
概括地讲,经验主义知识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a. 国际体系的主要历史发展(例如民族国家的兴起与演进,单极、两极和多极格局的史替,国家间结盟的兴衰,国际体制的形成与影响,全球化与全球政治的出现等);
b. 主权国家及其对外政策(例如国家间的双边与多边互动,国家的对外政策决策,国内政治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国家为追求对外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工具等);
c. 国际冲突与战争(例如冷战、海湾战争、以巴冲突、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
d. 重要的跨国合作(例如在国际反恐、军控、环境安全、人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e. 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的现状与作用(例如海洋法、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海合作组织、欧盟、联合国等);
f. 国际经济互动关系的性质与作用(例如地区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危机等)。
(2)概念与理论知识的含义与内容
①概念与理论知识的含义
概念与理论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现实的概念抽象与理论解释。如果说前一种知识是回答国际关系“是什么”,那么这种知识回答的则是国际关系的“为什么”。在分析国际关系的过程中,概念与理论知识可以提供一种有助于简化现实的知识架构。正如地图能够指引一个人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这种理论知识对于指导我们分析国际关系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②概念与理论知识的内容
国际关系学中的概念与理论知识大体上包括这样几部分:
a. 核心概念(如无政府状态、权力政治、相互依赖、国际体系、规范与制度、观念建构等); b. 研究范式(如科学主义、传统主义、理性主义、建构主义等);
c. 主要理论(如权力平衡、霸权稳定、集体安全、社会建构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