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757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价格
【答案】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的本质是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 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价格的基本职能主要有:标度职能、调节职能、信息职能。
2. 货币流通
【答案】货币流通是指货币在流通领域中作为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在买者卖者间不断转手的运动。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的。货币流通公式是:货币一商品一货币。正是因为商品要买卖、要流通,所以才出现媒介商品买卖的工具—货币。可见,没有商品流通,也就没有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在金币流通、银行券自由兑现的条件下,能自发地同需要相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崩溃,实行纸币制度。国家如利用发行纸币来弥补则政赤字,就会导致流通过程中纸币数量超过需要,引起通货膨胀。
3.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又被称为多国公司,它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开设分支机构并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联合国有关组织对跨国公司的内涵作出了规定:(1)跨国公司必须在2个或2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2)在国外分支机构不少于6个; (3)海外业务必须占总公司业务的25%以上; (4)有统一的决策体系,内部实行一体化的经营策略。早期跨国公司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跨国公司发展处于缓慢和停滞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获得了空前迅速的发展。与一般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特点:
(1)跨国公司以全球性的战略安排来确定经营目标; (2)跨国公司在经营方式上趋向于多样化和当地化; (3)跨国公司在所有制形式上更趋向于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发展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跨国兼并规模巨大、强强联
合、兼并的行业非常广泛等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微观主体,对经济全球化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跨国公司也集中反映了全球化经济中的新矛盾,其中包括国家主权与公司干预的矛盾、国家战略与公司战略的矛盾、东道国国家利益与跨国公司利益的矛盾等等。
4. 潜在的过剩人口
【答案】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农村中的过剩人口。这部分过剩人口之所以是潜在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随着资本积累从而资本构成的提高,对农业工人的需求就会绝对减少,但是,由于在农村中许多农业劳动者占有一部分土地,形式上没有失业,因而农业中的过剩人口不像城市过剩人口那样表现得明显。但靠那一小块土地难以维持生活,他们时刻等待补充城市工人或农业工人的队伍。
5. 资本国际化
【答案】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越出一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和实现剩余价值。资本从其出现在世界上起,从本质上说它就是国际的,资本进行榨取剩余价值的活动,从来就不受国家或民族地域疆界的限制。它要开拓世界市场,要到遥远的异国去寻找原料,要不远万里地掠夺和榨取其剥削对象。正是资本的这种国际性的本质,形成了资本的国际化,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不断提高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资本各种具体形态的国际化程度和所起的作用是小同的。最早表现出资本国际化趋向的是商品资本,然后是货币资本,最后是生产资本。
6. 平均利润
【答案】平均利润是指投入不同生产部门的预付资本按照社会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公式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额X 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小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部门间的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平均利润率实质上也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平均利润只是通过市场竞争和资本转移而形成的大致的平均数,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平均趋势。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利润来自剩余价值这一本质联系。因为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一个部门获得的利润量与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往往是不一致的。
7. 共同市场
【答案】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共同市场的特点是: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服务的自由贸易意味着成员国之间在相互提供通讯、咨询、运输、信息、金融和其他服务方面实现自由贸易,没有人为的限制; 资本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内的各企业的资本可以在共同体内部自由流入和流出;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的公民可以在共同体内的任何国家自由寻找工作。为实现这些自由流动,各成员国之间要实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的间接税制度,并且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同一产品的征税率,协调金融市场管理的法规,以及相互承认成员国学历。
8. 简单价值形式
【答案】简单的价值形式又称为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这‘价值形式反映了第‘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以前,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很少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经常的交换。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等式左端的商品处于主动地位,它的价值在右边的商品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等式右端的商品则处于被动地位,用它自己的商品体表现出左边商品的价值,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简单价值形式不能充分表现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物这一本质,在量上也不可能准确地反映双方生产产品的实际劳动耗费。简单价值形式随着交换的发展,必然进一步要向更高的价值形式发展。
9. 金融创新
【答案】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或者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业务产品、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它们是所有金融创新活动的策划者、发动者。金融创新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 从微观金融机构看,是为了盈利,无论是逃避管制的创新、转嫁风险的创新,还是创造信用的创新,都离不开这个最终目的; 从金融管理当局看,是为了提高整个金融业的宏观效益,通过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既促进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又确保稳定的金融运行秩序。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它们都是金融要素重新组合的结果。金融创新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与金融自由化同时进行的,是金融自由化的客观要求。金融创新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狭义上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10.生产工具
【答案】生产下具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器具。它是劳动资料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总是不断被改进的。今天,人们在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比起以往社会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