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试举例说明。
【答案】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首先是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教育,之后在学校中受到正规的教育,同时邻居、朋友、兄弟姐妹也会给予各种影响。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也时时刻刻施与强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在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价值观一旦形成,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看法和行动,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2.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案】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利弊有: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没听过“个人文化”的说法。过分强调个人文化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 许烺光认为,美国社会以横的夫妻关系为主轴,中国社会以纵的父子关系为主轴,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案】(1)不同意,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父子关系为主轴向以夫妻关系为主轴的变化之中。
(2)原因: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在古代社会,土地是唯一的生产资料,由于中国古代实行宗法制。因此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在男性家长手中。在家庭中,妻子依赖丈夫,子女依赖父亲。同时,男性嫡子往往是家庭财产继承人,父子关系成为维系家族稳定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土地不再是唯一的生产资料,就业机会增加,财富积累速度大大加快,女性也成为家庭财富的创造者,经济独立,家庭地位大大提高,男女关系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关系。由此也导致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模式的改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正处于两种社会关系模式的过渡地带。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我国的单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所不包”?有什么益处和缺陷?
【答案】(1)单位全包的原因
共和国成立以来几十年间,人们认为有了单位就有了一切,单位不仅管工作,而且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一切都管。单位全包的做法与我们过去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关,也与我们的群体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以往认为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一切由国家全包。
(2)单位全包做法的益处和缺陷
①益处:从个人来说,也愿意有这么一个机构照顾自己生活的一切方面,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在家里一切事情全由父母管,有了单位一切事情全都交给单位的领导,实际上也是按照家庭的模式处理社会上的问题。
②缺陷:我们的感觉是如果单位一切全管,那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单位,通常不会感到单位管的太多,但是,如果一个西方人生活在我们的单位里,受到那么多的“照顾”,往往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其他人干预太多。
(3)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单位全包的做法在逐步改变
许多单位已经无法做到一切全都管起来。事实上,有不少国营企业由于破产兼并裁员减人,使一部分工人下岗,也就是说已经无法保证所有工人都有工作可做,更不用说其他生活细节了。自然,人们接受这一现实还很不容易,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2. 为什么文化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定义?
【答案】文化之所以有这么众多的定义,主要在于:
(1)文化本身涵盖面广。“文化”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使用的范围很广,因此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十分丰富,界定它的意义也就变得比较困难。
(2)学者们分属不同的学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找到一个全面的能够概括一切的定义。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定义带有自己学科的特点,因此,别的学科的学者无法接受。于是,这些学者又提出自己的定义。结果是定义越来越多。
3. 在语用规则方面你能否举例说明英语与汉语的某些差异?
【答案】英语与汉语在称谓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有些是英美人不能接受,甚至引起反感的。例如:
在一项对于英语国家在华任教的教师的调査中发现,有的中国学生用姓作为对于一位女教师
的称谓。她的全名是Marcia Vale ,学生理应称她为DrV ale 或Marcia ,但有的学生直呼她的姓,叫她V ale ,这引起了这位英国教师极大的不快。在汉语中“老张”、“小李”、“司徒”、“欧阳”作为称谓都是可接受的,但是在英语国家用姓作称谓只限于很少的几种情况,例如,在小学里教师对于学生,教练对于球员,监狱看守对于因犯等。难怪英国教师对于学生的称呼如此反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