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经贸大学产业经济学802经济学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每逢春节来临,一些新鲜蔬菜的价格就会有所上升,譬如蒜苗、西红柿、黄瓜、豆角等。试利用供求曲线图说明其原因。
【答案】在图中,新鲜蔬菜原有的需求曲线D 1和供给曲线S 1相交形成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1和Q 1。
蔬菜价格上涨的供求分析
每逢春节来临从需求的角度讲,人们对新鲜蔬菜的需求数量有所增加,尤其是一些比较高档的新鲜蔬菜,这种需求数量的增加发生在新鲜蔬菜的任何价格水平。在图中,这种新鲜蔬菜需求的增加表现为需求曲线由原来的D 1右移到D 2。
从供给的角度讲,春节时处冬季,冬季的新鲜蔬菜基本产自种植大棚。相对于蔬菜的大田种植,蔬菜的大棚生产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生产成本高; 二是产量非常有限。这两个因素均导致新鲜蔬菜的供给数量大幅度减少。类似地,这种供给数量的减少也发生在新鲜蔬菜的任何价格水平。在
图中,这种新鲜蔬菜供给的减少表现为新鲜蔬菜的供给曲线以较大的幅度由原来的S 1左移到S 2。
综合以上供求两方面的分析,很显然,在春节期间,在新鲜蔬菜的需求有所增加和供给大幅减少的双重作用下,新鲜蔬菜的市场价格上升了。在图中表现为新鲜蔬菜的均衡价格由原来的P 1上升为春节期间的P 2,而均衡数量由原来的Q 1减少为春节期间的Q 2。
2. 反映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有何特征?
【答案】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排列。消费者可能把不同商品组合排在同一个序列,这个序列代表了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无差异曲线是指带给消费者同等满足程度的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反映了偏好的性质。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征:
(1)商品空间中任意一点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表明消费者可以比较任意的两个商品组合,确定它们是无差异,还是有差异;
(2)通常的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表明要保持效用水平不变,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则必然伴随另一种物品消费的减少;
(3)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
(5)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表不任意两组商品组合的加权平均至少比两组中的一组好。
3. 简述为什么规定产权的办法可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
【答案】科斯定理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非常小,那么无论产权在开始时分配给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根据科斯定理,外部影响之所以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主要是因为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并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
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5户居民晾晒的衣服,每户因此受损60元,5户共损失300元。再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花100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个除尘器; 二是给每户买一台价值40元的烘干机,5户共需200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居民,即不论工厂拥有排烟权利还是5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如果听任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发挥作用,工厂和居民都会自动采用安装除尘器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节省,只需支出100元,表示资源配置最优。这样就能解决外部影响问题。
4. 为什么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答案】如图所示,二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 1、SAC 2和SAC 3各自代表了三个不同的生产规模。在长期,厂商可以根据生产要求,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假定厂商生产Q 1的产量,则厂商会选择SAC 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以OC 1的平均成本进行生产。而对于产量Q 1而言,平均成本OC 1是低于其他任何生产规模下的平均成本的。假定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 2则厂商会选择SAC 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为OC 2; 假定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 3,则厂商会选择SAC 3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为OC 3。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与短期不同的是,在长期生产中,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沿着图中所有的SAC 曲线的实线部分,厂商总是可以找到长期内生产某一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的。由于在长期内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很多的,在理论分析中,可以假定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从而可以有无数条SAC 曲线,于是便得到图中的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显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都存在LAC 曲线和一条SAC 曲线的相切点,该SAC 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LAC 曲线表不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可以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5. 试述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答案】由于消费者拥有的资源总是一定的,全部既定资源中除去供给市场的生产要素外,余下部分自用,因而要素供给问题实际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上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
(1)要素供给者(消费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和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即: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上式可简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