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法政系803公共管理综合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寡头统治铁律

【答案】寡头统治铁律是由精英主义代表人物米歇尔斯提出来的。米歇尔斯通过对社会民主党的考察发现,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社会民主党不得不将自己组织起来,而一旦形成了组织,要让组织发挥最大的功效,就需要坚强的领导。一旦这些领导占据了高位,就倾向于将自己的权势看作是永久的,死死抱住权力不放,从而变成寡头统治。

2. 政治协调

【答案】政治协调是政治指挥的一种力一式。政治指挥是政治权力按照特定政治规划和目标,凭借政治组织,支配和协调社会成员以实现政治决策的行为。政治协调是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不同形式的协调,以达到合作协力的目的。政治协调一般包括权威性协调和沟通性协调等等。

3. 政治革命

【答案】政治革命是指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上看,政治革命是社会历史过程中政治发展的特定方式和途径,政治革命的斗争锋芒“都是针对在此以前实行统治的阶级的”,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治革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暴力革命和非暴力的和平过渡。

4. 政治科学

【答案】政治科学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对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的经验研究,它注重对于实际政治状况的客观描述和阐释。政治科学的内容包括对政治生活的事实性判断和描述,对某种政治现象的因果分析,对政治概念和命题与政治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的分析。

二、简答题

5. 政治权力的基础。

【答案】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1)利益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共同利益,二是利益矛盾,而正是以这两个方面为基础和条件,人们才形成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2)就政治权力来说,共同利益是人们结成特定政治力量的内部基础,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利益,凝结成一定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而政治权力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超过其他政治力量的政治力量,是实现共同利益的权威力量。利益矛盾是政治权力形成的外部条件,特定群体成员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处理好与其他不同群体之间的横向利益矛盾,而政治权力则是处理这种矛盾的权威性凭藉。同样,特定社会群体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处理和

协调本群体内成员利益与群体共同利益即纵向利益矛盾,政治权力则是进行这种处理和协调的权威性手段。

6.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有哪些?

【答案】(1)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①家庭

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社会成员,其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就是家庭。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②学校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结构,是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确立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③特定的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中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递作用,尤其是对于人们的政治心理来说,它们更具有直观的反复刺激作用,从而产生特定的政治心理效应和定势。 ④政治实践

政治实践是客观政治世界达之于人们主观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最重要的桥梁,比起政治社会化的其他媒介来,它更具有根本的意义。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政治成员正是通过政治实践来认识和理解政治的。

除上述所列主要的政治社会化媒介之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共同体、聚居区和同辈集团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起着维持和改变政治文化的作用。

7.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内容是什么?

【答案】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是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而政治学上的新制度主义是指前两者。

(1)历史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被认为产生于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直接批判,因而其核心是重新强调制度变迁中国家、政府和其他组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学派提出当人们认为创新在制度方面的收益大于因此而招致的成本时,新的制度就会出现; 相反,人们就小会冒着风险去创新。

三、论述题

8. 政治统治的基础条件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

(1)政治统治的基础条件

从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生活来看,政治统治行为目标的实现和特定政治统治的有效实行,有着其基本的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①政治权力基础

a. 政治权力的存在和作用,是政治权力关系存在和维系的基础和标志,也是政治统治行为得到实施的基本凭借,因此,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统治具有前提性意义。任何政治权力主体要保持对于社会的政治统治并且使得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得到有效贯彻,都必须确保在社会政治力量对比中,始终控制和掌握着超过其他力量的力量,并且能够有效运用这种力量。

b. 政治统治的强弱状况,首先取决于作为其首要基础的政治权力的强弱状况。一般来说,两者成正相关的关系。强大的政治权力的存在和运行,是强化和有效实施政治统治的必要条件。 ②社会基础

a. 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取决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关系状况。为形成和巩固其政治统治,政治权力主体需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社会成员队伍,建立与相关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利益联系甚至联盟,以扩展和加强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

b. 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的决定性因素是政治权力主体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包含两方面内容,即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引起的利益矛盾。对于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来说,共同利益的程度越高,利益矛盾的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的扩大和加强,反之亦然。 ③公共职能基础

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建立在政治权力主体与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共同性基础上,政治统治的社会公共职能基础则是对于这些共同利益要求的实现。政治权力的公共职能对于政治权力主体进行政治统治的基础意义在于:

a. 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是其掌握、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的权威地位和作用的必要前提。政治权力本质上是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力,但形式上却是全社会的公共权力。因此,政治权力统治地位的确立和维护,固然有赖于政治权力的强大,但是同时必须依靠其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承担。政治权力主体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必须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

b. 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也是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从而维护统治秩序的基础条件。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的存在,既是政治统治秩序的社会体现,又是政治统治秩序正常稳定运行的社会基础。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的存在,则需要社会公共事务的正常有效处理,这就需要通过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职能来实现。

c. 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还是政治权力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进而增强统治力量的根本途径。政治权力的力量在于对权力构成因素的控制和运用,而政治权力的构成因素,是随着生产力的状况而发展变化的。发达的生产力往往会提供更加强大有效的政治资源,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并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是重要的实现条件。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也是政治权力主体强化自己的统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④心理基础

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政治统治及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