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重庆住院医师血液内科Ⅱ阶段题库>输血及输血反应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性,40岁,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伴慢性腹泻,体重明显下降。实验室检查:HIV抗体初筛呈阳性反应。将血液标本送HIV确认实验室确认。关于HIV确认程序,不正确的叙述是()

A . A.使用HIV-1/2混合型确证试剂进行检测,如果呈阴性反应,则报告HIV抗体阴性(-)
B . 如果呈阳性反应,则报告HIV-1抗体阳性
C . 如果不是阴性反应,但又不满足阳性判断标准,则报告HIV抗体不确定
D . 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在4周后随访检测,如带型没有进展或呈阴性反应,则报告阴性
E . 如随访期间出现阳性反应,则报告阳性;如4周后随访期间带型有进展,即使不满足阳性标准,仍可报告阳性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X线改变中期表现特点() 关节间隙狭窄。 关节间隙加宽。 关节间隙消失。 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 关节边缘增生与腐蚀交错呈锯齿状。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尸检标本。对该种病变描述错误的是() A.常见原因是组织缺氧、感染和中毒引起。 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内质网肿胀受损。 可被苏丹Ⅲ染成红色。 是细胞轻度损伤后的早期病变。 病因去除后病变细胞可恢复正常。 患儿,男性,6岁。腹痛半天,解稀便一次,发热6小时,昏迷3小时入院。入院前6小时(14:00)突然高热,体温39.5℃,无咳嗽流涕,无腹痛腹泻,无呕吐。16:50左右全身抽搐,四肢僵硬,双眼向上凝视,口吐白沫,约持续3~4分钟。17:00许又相继抽搐2次,约持续3~5分钟。19:00许患儿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就医某院,诊断"乙型脑炎",肌肉注射地西泮5mg后转来。查体:T39.2℃,P142次/分,不规则,BP12.1/7.4kPa(90/56mmHg)。昏迷状态,呼之不应,面色灰白,口唇发绀,四肢末梢冰冷。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牙关紧咬,口腔无法检查。颈轻度抵抗。双肺叩诊清音,听诊无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42次/分,听诊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活跃,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增加,双侧膝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6.5×109/L,N0.89,L0.10。其余未查。为确诊应采用何种措施,进行的化验是() A.温盐水灌肠。 查大便常规和细菌培养。 血常规。 腹腔穿刺。 胃内灌入冰盐水。 痰细菌培养。 患者男,48岁,因“发现双侧颈淋巴结肿大3个月”来诊。无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病史。查体:ECOG=1;双侧颈部数枚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无异常;LDH128U/L;乙型肝炎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颈部和胸部CT: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腹部和盆腔CT:未见异常。左侧颈淋巴结活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20(+)。初始治疗方案为()。 A.受累野放射治疗。 次全野放射治疗。 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 利妥昔单抗+全身化学治疗,3~4个周期。 利妥昔单抗+全身化学治疗,6~8个周期。 利妥昔单抗+全身化学治疗,3~4个周期联合受累野放射治疗。 高剂量化学治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肺心病的并发症是() A.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B.肺性脑病。 C.消化道出血和DIC。 D.休克。 E.心律失常。 患者男性,40岁,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伴慢性腹泻,体重明显下降。实验室检查:HIV抗体初筛呈阳性反应。将血液标本送HIV确认实验室确认。关于HIV确认程序,不正确的叙述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