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817生物学综合Ⅰ(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年轮。
【答案】年轮是由于维管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季节的影响的生长轮。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茎干横断面上,所出现的若干同心轮纹。每一轮代表着一年中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由春材(早材)和秋材(晚材)组成。
2. 氧化磷酸化。
【答案】氧化磷酸化是指通过酶促磷酸化作用,将呼吸链上释放的能量与腺苷二磷酸ADP 以及无机磷酸偶联形成腺苷三磷酸A TP 的过程。是需氧生物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3. 顶端优势。
【答案】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分泌抑制腋芽生长的激素而导致只有顶芽更易生长的现象。
4. 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
【答案】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是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増粗。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
5. 相对性状。
【答案】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6. 直根系和须根系。
【答案】直根系是指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是指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7. 翻译。
【答案】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以信使RNA 为模板,转运RNA 为运载工具,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8. 次生结构。
【答案】次生结构是指在植物体的次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
包括了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二、简答题
9. 水是生命之源,是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请就水在营造生境条件、实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维系人类社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生态作用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水的主要性质有:
(1)水分子具有极性。
(2)水具有高热容量:水的热容度很大,水体温度变化温和,为水生生物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温度环境。
(3)水具有特殊的密度变化:水在3.98°C 时密度最大,对地史上的冰河时期和寒冷地区生物的生存和延续至关重要。
(4)水具有相变。
生物体内的水环境为代谢活动提供了场所。水和水循环对生态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水的全球循环带动着其他物质的循环。河川和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对维系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10.何谓警戒色和拟态?贝茨拟态和缪勒拟态什么不同?
【答案】警戒色和拟态都属于动物的防御行为。
(1)警戒色
有毒的或不可食的动物往往具有极为鲜艳醒目的颜色,这种颜色对捕食者具有信号和广告的作用,能使捕食动物见后避而远之,如胡蜂和黄蜂的身体有黄黑相间的条纹,起警戒的作用。
(2)拟态
拟态是指一种动物因在形态和体色上模拟另一种有毒和不可食的动物而得到好处,分为贝次拟态和缪勒拟态
一种无毒可食的动物模拟一种有毒不可食的动物,称为贝茨拟态。例如副王蛱蝶模拟普累克西普斑蝶。
两个有毒的物种彼此互相模拟,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因为它们将共同分担捕食动物在学习期间所造成的死亡率,这种拟态称为缪勒拟态,在毒蛾科的各个蛾种之间常见。
11.你怎样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使自然界生物群落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方向演替是人类明智的选择。
(1)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至最成熟、最稳定的状态,包括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它是一种动态平衡。此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抗外界干扰能力也最强。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干扰超过了一定限度,调节就会失去作用,生态系
统就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即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甚至导致生态危机。生态失调的初期往往不易被人类所觉察,但一旦出现生态危机,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平衡。因此,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要注意生态效益,以便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能保持生物圈的稳定和平衡。
12.简述遗传物质DNA 在细胞周期中各阶段的变化。
【答案】从上一次细胞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有丝分裂开始之间的一段间隙时间,称为间期,包括
(1)
(3)期、S 期、期。间期是DNA 合成和细胞生理代谢活动旺盛的时期。 期:此时没有DNA 复制,但有RNA 和蛋白质合成。 期:此时细胞里含有两套完整的二倍体染色体,不再进行DNA 合成。
(2)S 期:此时细胞内进行DNA 合成,DNA 总量増加一倍。 间期DNA 的含量増加1倍:
细胞有丝分裂M 期可以区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有丝分裂中DNA 分子数的变化:前期4n ,中期4n , 后期4n , 末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DNA 的含量恢复到2n 。
13.简述自然选择的主要模式。
【答案】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自然选择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依赖于适合度与表型差异之间的关系,可将选择模式划分为3种类型:
(1)稳定性选择
稳定性选择是指把趋于极端的变异个体淘汰而保留那些中间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况多见于环境相对稳定的群体中。
(2)单向性选择
单向性选择是指把趋于某一极端的变异保留下来,淘汰掉另一极端的变异,使生物类型朝某一变异方向发展。
(3)分裂性选择
分裂性选择是指把一个群体中的极端变异个体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中间常态型则大为减少的选择。
14.简述三原界学说的内容,并说明古生菌的栖息环境特征。
【答案】(1)三原界学说的内容
20世纪70年代伍斯、福克斯等比较近400种原核生物16S rRNA和真核生物18S rRNA序列的同源水平,发现古核生物序列AAACUUAAAG 与真核生物18S rRNA序列一致,而真细菌序列是AAACUCAAA 。根据16S rRNA序列上的差别把生物界分为三大域(三原界):古核生物(古生菌)域、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2)古生菌的栖息环境特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