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视觉搜索

【答案】视觉搜索是指视觉系统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对图形的原始特征的分析,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来完成的。

2. 表象

【答案】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3. 主题统觉测验

【答案】主题统觉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默里创立的投射测验。它的原理是,当一个人解释一种含糊不清的社会性情境时,他就易于表现出自己的人格特点。

在测验中,测验者会提供二十张图片,其中有些图片是比较抽象的,大部分则具体形象但模棱两可,要求被评者根据呈现的图片中的人物和背景,用自己的理由编造一段相对完整的故事。然后由测试者根据默里提出的基本记分原则对被评者叙述的故事进行记分和解释。由于主观性比较强,所以此测验对测验者要求较高,且结果不易解释。但与其它投射测验比较,此测验的效度得到较多证据支持,被公认为较好的临床心理诊断工具。

4.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答案】而部动作编码系统是测量而部各部位的肌肉运动系统。是艾克曼等人在总结过去对面部表情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一个尽最大可能区分而部运动的综合系统,是迄今为Ih :最为详尽、最为精细的面部运动测量技术。它以而部肌肉运动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的而部肌肉运动的精确图式。

二、简答题

5. 什么足表象? 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具有

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2)表象在思维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表象是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从直观看,它接近于知觉; 从概括性来看,它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②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表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早为人们所认识。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 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依赖表象的支持; 成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与支持。

6. 简述人格具有哪些特性。

【答案】人格的特性主要包括:

①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格的独特性表现在能力、气质、爱好、认知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

②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人格跨时间的持续性和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表现在个体的“自我”持久性上,即不管在人生的什么时期,从事什么工作,是穷还是富,幸福还是不幸,都认同自己是同一个人。跨情境的一致性表现在不管身处何地,在校内还是校外,在家里还是工作单位,仍然是同样的特质或类似的行为特征。

③统合性

人格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由多种成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例如,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它们紧密联系,综合成为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品质。人格是统一的整体结构。每个人的人格特征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各种特征的简单堆积,而是按照一定的内容有规则地结合起来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并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④功能性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7. 试述关于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

【答案】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是谢夫林等人在认知资源分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1)自动化加工

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

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

(2)意识控制的加工

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3)二者间的转化

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化加工。例如,初学一种动作技能(如骑自行车)时,需要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经过不断练习,己经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时,就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注意了。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人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等。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己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8. 什么是语句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案】(1)语句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句子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①表层结构是指实际上所听到或看到的语句形式,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以及书写时所采用的书面形式,诀定着句子的形式。

②深层结构是指说话者试图表达的句子的意思,决定着句子的意义。

(2)两者的关系

①同一个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体现,一个表层结构也可包含两个或更多的深层结构。

②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要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实现。这些规则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等。运用短语结构规则可以把某些表层结构相同而深层结构不同的句子区别开来。 9. 根据下列方差分析表回答问题

(1)计算交互作用AxB 的自由度和它的均方值。

(2)检验因素B 及AxB 的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