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能力和智力

【答案】能力是指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或人格特质。其基础是知识和技能。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同时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能力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分不开。智力是心理学基本概念。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指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2. 神经元

【答案】神经元亦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指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细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通过细胞突起,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官相接触。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神经元之间通过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这种传递包括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3. 意识流

【答案】意识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的“流”,像溪流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

4. 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 )

【答案】部分报告法是测量感觉记忆的方法。Sperling 将全部的刺激项目排成3X4矩阵,刺激以50ms 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项目,再根据报告者的准确率计算被试者的记忆量。部分报告法运用了随机的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二、简答题

5. 请举例说明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

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

(1)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对某个物体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比如,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红旗”时,我们的感觉加工的是关于“红色”、“长方形”等与“红旗”有关的各种个别属性,而我们的知觉就是整合感觉加工的有关“红旗”的个别属性,然后根据己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其是“红旗”。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

①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的产生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过程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有密切关系,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有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②由感觉到知觉,其间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即个体依赖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选择的对感觉加工的各种属性进行整合,形成对事物的一个整体印象。个体整合感觉信息的过程受其当时的兴趣、需要、动机和情绪的影响。同时,人的态度和需要也会使知觉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③从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知觉并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相加。比如,我们看到一个正方形,它的成分是四条直线。但是,把对四条直线的感觉相加在一起,并不等于知觉到一个正方形。我们日常看到的不是个别的光点、色调或线段,也不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刺激特性,而是由这些特性组成的有结构的整体,如房屋、树木、花草、人物等。

6. 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

【答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的基本过程有:

(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个体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个别属性特征。综合是个体把客观事物的若干个别属性特征综合起来形成整体。

(2)分类与比较:分类是将事物区别归类,比较是确定几种事物的异同。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区别开来,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特性加以综合,使之普遍化的过程。

(4)具体化与系统化:具体化是把抽象出来的概念与一般原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系统化是把知识要素分门别类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

7.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建构主义学习观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

信息接收者,相反,学生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3个重要特征:

(1)主动建构性。面对新概念、新信息、新现象或新间题,学习者必须充分激活头脑中的先前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对各种信急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

(2)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情境性。概括化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让学生脱离具体物理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进行学习,而所习得的概括化知识可以自然地迁移到各种具体情境中。

8. 为什么信总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答案】(1)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以其新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实验成果迅速改变者心理学的面貌。

①在认知心理学所产生的影响中,一个重要之点是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②同时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使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使心理过程的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使对心理过程的研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并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2)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认知心理学家相信应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能客观地描述人的某些复杂的内部过程,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给心理学本身带来了很多变化,同时也对一些临近学科和有关领域的实践产生影响,所以说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9. 某研究者假设:海马与复杂思维加工有关,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该研究者随机选出20只白鼠平均分成两组,切除它们的海马,让第一组学习简单迷宫,第二组学习复杂迷宫。第一组经过10次学习就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第二组在学习30次后才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研究者据此认为最初的假设成立。请找出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题,并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答案】(1)该设计中存在问题。任何白鼠学习复杂迷宫所需要的次数都要比学习简单迷宫多,实验结果可能是与是台切除海马无关,用不切除海马的白鼠为被试可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原设计使用了两个独立变量任务难度和有、无海马,但只改变了其中一个独立变量,只说明了任务难度对学习影响。要研究海马对思维加工的影响,应将海马体情况作为自变量,包括海马体完好和切除两个水平。

(2)完善的方案。加入海马完整的自鼠作为控制组,成为

实验设计:一个因素是海马情况,包括完好和切除两个水平,另一因素是迷宫的难度,包括简单和复杂两个水平。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