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艺术907服装设计与工艺之成衣系列产品设计及其纸样技术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T.P.O
【答案】T.P .O
西方人在着装时讲究T.P .O ,即Time (时间)、Place (地点)、Occasion (场合)。
①时间
时间主要指一天当中的上午、下午、晚上等具体的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穿着打扮要求不一样。如男装中的燕尾服和“塔克西多”就只能在下午六点以后的社交活动中穿,而不能白天穿。
②地点
地点是指穿用的环境,而且主要是指社会人文环境。如办公室、会议室等工作场所; 晚会、宴会等社交场所:旅游、避暑圣地等娱乐场所。所穿的衣服就有工作服(职业制服)、礼服和体闲服之分。
③场合
场合指具体的生活场景。比如同样是晚餐会,但由社会地位较高者主办的有重要人物出席的正式晚宴和一般的略式晚宴在规格上就大不一样,因而,出席者的穿戴也自然不同。
2. 制服
【答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定的社会集团或阶层,在某种统一意志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制度或法规穿用的一定样式的衣服,即是制服。根据制服的社会规制力的强弱,可分为依照法律规定穿用的正式制服和根据社会集团的规章制度穿用的职业制服,如各不同工种的下作服、作业服、办公服和表现不同职业类别的职业服等。
二、简答题
3. 简述高级时装与高级成衣的区别。
【答案】(1)高级时装也称高级女装,特指巴黎19世纪中叶由设计师查尔斯·夫莱戴里克·沃斯创立的以上层社会的贵夫人为顾客的高级女装店及其设计制作的高级手工女装。高级时装是由高级的材料、高级的设计、高级的做工、高昂的价格、高级的服用者和高级的使用场所等要素构成的。
(2)高级成衣指高级时装设计师以中产阶级为消费对象,从前一年发表的高级时装中选择便于成衣化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运用高级时装的制作技术,小批量生产的高档成衣。
4. 防寒服是如何防寒的?
【答案】人体体热的失散,95%是由皮肤表而进行的,从体表向衣物表面散失热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其中主要靠热传导来放热。从衣物表面向外界放热主要靠热对流,但也伴随着传导和辐射。因此,对于外界的寒冷,为了能有效地保温,就要尽量使从体表通过衣物层向外界放散的热贯流缩小,其结果,衣物表面温度变低,与外界气温的温度差缩小,向外界的热传达也随之变小,而衣物里面的温度很少被降低,从而保持了正常的皮肤温度。由此可见,防寒的效果,主要是通过降低衣物层的热传导来实现的。衣物层的热传导是由衣料的原料纤维的热传导度和混合在其中的空气的热传导度来决定的。
5. 什么是流行?
【答案】流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期间,一定数量范围的人,受某种意识的驱使,以模仿为媒介而普遍采用某种生活行动、生活方式或观念意识时所形成的社会现象。
流行的内容相当广泛,不仅服装、建筑、日常用品、音乐、舞蹈、体育运动等人类实际生活领域有流行,而且人类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流行。不过,一般人们所说的流行,大多指服饰的流行
6. 举例说明服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一定地域中相对固定的气候,形成了适应那种气候型的服装。如果气候发生变化,服装也不得不发生变化。这种气候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1)经过地质历史时期慢慢发生温暖化、寒冷化、干燥化、多湿化等变动,在地球的气候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的事例,在这种时候,服装也随着这种缓慢的变化而寻求适应的条件,发生相应的变迁;
(2)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如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夏干冬湿、夏湿冬干等季节性变化,服装也不得不顺应这种变化而变化。
另外,当一种服装地域性移动和传播时,首先要受到气候风土条件的制约,这在服装史中屡见不鲜。
7. 举例说明服装的各种目的。
【答案】(1)生理卫生的目的
这种服用目的可细分为两个不同力向:
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补助:对应于外界的寒暑风雨等气候的变化,补足人体生理机能的不足,使身体保持快适的状态而穿用衣物;
②对于外来伤害的防护:在实际生活中,对应于来自外界物象的危害,如与天然物、器物接触而被伤害,来自火灾、辐射热的伤害,药物中毒,被昆虫及其他生物刺伤或咬伤等,为了保护身体而穿用各种保护用衣物。
出于这种目的而穿用的衣物有防寒服、防暑服、防雨服、防风服、防高温作业服及其他各种
工作服、运动服、战斗一服和日常生活中用的防伤、防火、防热、遮光、防尘、防毒、防虫、防弹等护身衣物。这类衣物一般是根据需要自然产生的,具有必然性的特色。无论形态还是材质、色彩,都要求很强的服用机能性。
(2)生活行动的目的
①劳作:动的生活形态,如工作、劳动、娱乐、体育运动等;
②休息:相对静的生活形态,如居家、休养、疗养等。这是为了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机能、生理作用和提高生活效率而穿用衣物的。
这类衣物有各种工作服、办公服、运动服、登山服、游泳服、潜水服、宇宙服等活动性衣服和家庭便服、睡衣、病号衣等休养性衣服。对应于各种目的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形态、构成以及穿着都要求是轻快的、便于活动的。
(3)装饰审美的目的
在社会生活中,以表现个人的兴趣、性格、审美意识或对他人显示优越感、引起他人的注意为目的而穿用衣物。
这类衣物包括所有的装饰性的服饰和在原来实用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程序的美化和装饰的日常生活服。这类衣物是基于个人的主观要求被选择采用的,是自由的,没有什么制约。因而按照人们的欲求而发展,所以有时会发展到极端的程度,甚至出现生理上、经济上、道义上的缺陷。
(4)道德仪礼的目的
在集团生活中,为了达到人与人之问的亲密和睦、精神交流、保持礼节、显示品格、表示敬意、端正风度仪表等而选用的适合于各种场合的服饰。
这类衣物除了访问服、社交服、仪礼服等礼仪性的服饰外,我们现在的日常服、外出服也包含着这种目的。其特色为受各自所处的社会、民族、地域等特定的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制约,不允许按照自己的意志、欲求随便穿用。与为了生理卫生的服饰的科学性、必然性以及为了装饰审美的服饰的个人的恣意性相对,这种服饰是社会性的、伦理性的。
(5)标识类别的目的
在集团生活中,特定的一些人,为了标识其地位、身份、权威,或显示其阶级、职务和行动而穿用特殊的服饰。在未开化民族中,为了标识种族、显示权力和实力,表示性别、己婚未婚、成年未成年等社会性区别而进行的特定的裸态装身和覆盖装身; 在文明社会中,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表示服用者的所属、职业、阶层、任务和行动,也以特定的服饰来明确地加以区分。
这类衣物有各种团体服、职业服、制服及附属于衣服上的肩章、臂章、徽章、饰带等标识物。社会构造越是复杂化、细分化,这类服饰的种类也就越多。这类服饰具有依靠所设定的特征来标识的机能,具有划一的、类型性的特征,很少允许个人的自由,必须按照各自的规定来穿用是其特色。因此,和自由穿用的日常服饰相比,在具有某种标识作用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束缚性。
(6)扮装拟态的目的
为了变换服用者的身份,利用服饰的标识类别作用,以特定的服饰使人感觉服用者像另外的人。如演员通过扮装表现剧中人、侦探的化妆、祭祀活动中的假装以及战士通过伪装来达到隐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