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大学教育学院807教育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需求

【答案】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制约教育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育供给”相对。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教育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就社会而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指个人和家庭为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对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前者由一定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的依据。后者受个人精神充实的欲望、就业与收入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来看,亦受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2. 教育消费

【答案】教育消费是指人们对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消耗,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教育消费其消费者包括国家、个人或家庭、企业等用人部门。狭义的教育消费仅指个人或家庭接受各级各类教育,消耗教育部门及与教育密切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而满足其知识、技能、能力增长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教育消费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②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性消费;③教育消费是一种对消费主体资格有基本要求的消费;④教育消费是一种贯穿消费者一生的消费;⑤教育消费并不完全体现为个人消费,是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相结合的一种消费。

3. 经济结构

【答案】经济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经济结构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宏观经济结构,生产关系要素结构,生产力要素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是指建立一个比较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各种自然资源,使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特别是农、轻、重、服务等各个产业部门能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活动良性循环的经济结构。

4. 机会成本

【答案】机会成本亦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营决策中,以未选择方案所丧失的利益为尺度

来评价被选择方案的一种假定性的成本。采纳某一方案的机会成本,即被放弃方案所牺牲的利益。

在教育领域,也存在机会成本。“教育机会成本”广义上指“教育间接成本”;狭义上主要指学生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后而放弃的就业收入。其大小与行业或职业报酬(或待遇)、同龄人口就业率

等直接相关。

5. 复杂劳动

【答案】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与“简单劳动”相对。在同样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较多的价值。因为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而具有较高的价值,也就能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因而,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产品,在价值上等于若干个简单劳动的产品。复杂劳动折合成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商品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把由教育与训练形成的复杂劳动折算成简单劳动,是计量教育经济效益通常采取的方法。

6. 教育规模经济

【答案】教育规模经济是指教育机构达到一定规模时,在资源利用效率上的提高。学校达到一定规模时,学校教师数、在校学生数和各项物质设备数的配置合理,将使培养学生的单位成本比其他规模的同类学校低,实现规模经济,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及不可分性使学校规模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则造成:①大量增加教学、生活服务设施;②师生之间接触机会减少;③学校行政管理规模过大,沟通及协调困难,行政人员服务支出增加,从而降低教育投资效率。规模过小,为保证教育质量,仍须开齐课程,配齐各科教师及相应的实验设备,教师和实验设施因学生人数太少而得不到充分利用,使教育投资效率降低。教师、教育

设施和学生的适度规模是形成教育规模经济的重要条件。学校的适度规模因学校级别、类别而异。

7. 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

【答案】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教育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相对反应,以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表示,即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教育需求量的增长率/收入额的增长率。以

弹性系数,Q 代表需求量

,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I 代表收入,

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8. 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

【答案】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收费水平的前提下,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变化1%,居民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变化的比例。研究表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差异显著,最低10%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弹性系数要远远高于最高10%收入群体,这也说明了低收入群体对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变化更为敏感,在制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担能力,辅之以助学和奖学金政策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表示需求收入代表收入的变动量,则需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教育成本?研究和计量教育成本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教育成本的含义

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教育成本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来自学生的成本,另一个是来自非学生方面的成本。西方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成本由教育服务成本和教育机会成本两大类构成。

(2)研究和计量教育成本的意义

运用教育成本理论,对于考察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是有重要作用与意义的,具体如下:

①教育成本是衡量教育培养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消耗的尺度。它对核算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数量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各级各类教育具体教育培养目标不同,师资水平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因此所消耗的教育资源不同。那么如何确定和计量它们不同的消耗标准呢?这就要靠教育成本核算才能完成。

②教育成本是计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西方许多学者提出教育“成本一效益”计算方法,运用这一方法研究分析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因为要分析各种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并进行量化处理,首先必须考察教育成本,没有教育成本就很难说明教育投资的真正经济效益,只有当效益大于成本时,才能计量出教育的经济效益,才能体现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③教育成本也是计量和测算未来劳动者报酬的一个重要依据。影响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因素很多,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劳动者质量与素质,即劳动素质经济价值,其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复杂程度,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去培养和训练,需要花教育费、培养费、学习费。依据劳动者先前花费较多的教育费用,即教育成本,而后应该给予较高的劳动报酬的原则,利用教育成本可以测算出未来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所应该得到的报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成本则是测定未来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进入劳动市场时的劳动力价格的一个依据。

④教育成本也是进行教育宏观调控,即规划、管理、监督和决策的依据。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使教育规划具有可行性,教育管理逐步科学化,教育监督有效性和教育决策正确性,都必须考虑教育成本。因为办教育、管教育都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必须涉及对这些教育资源的利用、分配、管理,所以必须进行各种教育成本核算,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的管理。

⑤教育成本研究还有许多现实意义,诸如通过教育成本研究,有利于对教育部门进行经济监督,以提高教育投资利用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对教育投资的不同负担,科学确立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及改变教育部门是消费部门、忽视成本核算的错误观念。

10.什么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1)人力资本的含义

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按照舒尔茨的观点,全资本的概念应当包括人、物两个方面,即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