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初中招收600名新生后,进行了一次分班考试。按照考试的功能,这次考试属于 ( )。
A. 诊断性评估
B. 形成性评估
C. 安置性评估
D. 终结性评估
【答案】C
【解析】在教育领域,可以借助心理与教育测验的资料,作为按能力和成绩分班的依据,为分类教育因材施教提供条件,这属于安置人员方面的评估。
2.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编制于( )。
A.1895年
B.1905年
C.1908年
D.1911年
【答案】B
【解析】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是比内和西蒙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需要于1905年编制而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
3. 欲探讨当前我国5岁汉族儿童与苗族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特点,下列工具较为适合的是( )
A. 最新原版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B. 罗夏克墨迹测验
C. 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中国版)
D. 瑞文图形推理测验(中国版)
【答案】D
【解析】瑞文测验是操作性测验,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与语言等条件的限制,适用的年龄范围也很宽,从5岁半直到老年,而且不用排除生理缺陷者。测验可个别进行,也可团体进行,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结果以百分等级常模解释,直观易懂。
4. 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_____,标准差定为_____。( )
A.100;13
B.100;15
C.100;14
D.100;16
【答案】B
【解析】韦克斯勒首次提出离差智商,并将其平均数定为100, 标准差定位15.
5. 如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情况,最宜采用( )。
A. 选择题
B. 判断题
C. 简答题
D. 论文题
【答案】C
【解析】在选择题目形式时,要考虑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如果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记忆,适于用简答题。
6. 在选择测验项目的形式时,需要考虑( )。
A. 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
B. 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C. 省时、省力和经济
D. 以上都需要考虑
【答案】D
【解析】在选择项目形式时,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②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③各种实际因素。廖世承、陈鹤琴先生几十年前曾提出以下几条选择的原则:使被试容易明了测验做法;在做测验时不会弄错;做法简明、省时;记分省时省力;经济。
7. 分类技术的创始人是( )。
A. 斯蒂芬森
B. 罗杰斯
C. 马斯洛
D. 奥斯古德
【答案】A
【解析】Q 分类或称Q 技术是由斯蒂芬森1953年创立的,Q 分类由大量卡片组成,测验时让被试将这些卡片归属于不同类别。
8. 小亮在这次的期末考试中,年级排名第25, 参加考试者共1000名学生,小明的百分等级为( ) 。
A.97.55
B.90
C.75
D.25
【答案】A
【解析】根据百分等级的计算公式,可得:
9. 对使用心理测验,理解正确的是( )。
A. 心理咨询师决定是否实施测验时无需求助者同意
B. 必要时必须征得上级咨询师的同意方可施测
C. 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来选择恰当的测验项目
D. 不必说明进行测验和选择某测验手段的原因
【答案】C
【解析】心理测验需针对不同的求助者,以及求助者的不同心理问题选取不同的心理学测验,做到有针对性的施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心理测验的实施,不需征得上级心理咨询师的同意。心理测验的实施应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并告知求职者测验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内容范围、测题的类型等,使求助者对测验有充分的准备,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生理状态。
10.初测用的测验并非正式测验,初编题目的数量根据要求应( )最终所需要的数量。
A. 少于
B. 等于
C. 多于
D. 有时多于、有时少于
【答案】C
【解析】编题目的数量要多于最终所需题目的数量,以便筛选或编制复本。
二、名词解释
11.因素分析法
【答案】因素分析法是人格测验的一种编制方法。具体方法是:先给被试施测大量的题目,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几个因素。一种因素代表一种人格特质,同一因素内的各题目之间有较高的相关,不同因素内的题目之间相关很低。测量这几种因素的题目就构成了人格测验。因素分析法的优点在于统计技术的先进性和量表的单维性,但也存在缺点:即因素分析的结果取决于被试和题目,如果换了题目和被试再进行因素分析,有可能得到不同的人格特质。此外,因素的命名具有主观性,量表缺乏实证效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