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3中级财务会计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企业合并有哪些类型?它们的主要区别?会计处理有何不同?
【答案】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
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
(1)企业合并的类型
我国的企业合并准则中将企业合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的类型划分不同,所遵循的会计处理原则也不同。
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其中,能够对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通常指企业集团的母公司;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相同多方,是指根据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拥有最终决定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投资者群体;实施控制的时间性要求,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较长时间内为最终控制方所控制。
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合并交易,即除判断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情况以外其他的企业合并。
(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区别
①会计计量基础不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账面价值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计。
②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③会计信息批露内容不同。企业合并发生当期的期末,两种合并方式都需要分别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参与企业合并的基本情况、合并(购买)日的确定依据、合并合同火协议约定将承担被合并(购买)方或有负债的情况和合并后已处置或准备处置被合并(购买)方资产、复制阿德账面价值、处置价格等信息。除此之外,两种合并方式还应分别披露:
a.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应披露的信息:属于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依据;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所做调整情况的说明等。
b.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应披露的信息:合并成本的构成及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商誉的金额及其确定方法;因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
公允价值的份额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3)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的区别
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a. 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账面上原已确认的商誉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资产确认。
b. 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 c. 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人账价值相对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作为资产的处置损益,不影响合并当期利润表,有关差额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价值量相对于所放弃价值量之间存在差额的,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在根据合并差额调整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时,应首先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留存收益。
d.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合并方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以前期间实现的留存收益应体现为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留存收益。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以合并方的资本公积(或经调整后的资本公积中的资本溢价部分)为限,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调整,将被合并方在合并以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资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
②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a. 确定购买方。购买方是指在企业合并中取得对另一方或多方控制权的一方。合并中一方取得了另一方半数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该股份不能形成控制,一般认为取得控股权的一方为购买方。
b. 确定购买日。购买日是购买方获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即企业合并交易进行过程中,发生控制权转移的日期。
c. 确定企业合并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d. 企业合并成本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分配。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要作为本企业的资产、负债(或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进行确认,在购买日,应当满足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单独予以确认。对于购买方在企业合并时可能需要代被购买方承担的或有负债,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负债单独确认。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在满足确认条件后,应以其公允价值计量。
e. 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
2. 简述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区别。
【答案】(1)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如比率分析等),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将财务报表信息转换成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财务报告分析比财务报表分析范围更广。它不仅分析财务报表,也分析其他相关财务报告的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3)财务分析的范围最广。财务分析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包括比率分析、净现值法等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与财务分析在分析起点、分析对象、分析方法以及分析目的上都有所区别。
3. 鉴证业务包括哪些内容? 鉴证业务按照保证程度分为何种保证? 审阅报告属于何种保证?
【答案】(1)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定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与其使用者对鉴定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鉴证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遵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以及依据鉴证业务准则制定的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2)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两种。
①合理保证,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沦的基础。如在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对审计后的历史财务信息提供高水平保证(合理保证),在审计报告中对历史财务信息采用积极方式提出结沦。这种业务属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
②有限保证,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如在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阅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高于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可接受的低水平),对审阅后的历史财务信息提供低于高水平的保证(有限保证),在审阅报告中对历史财务信息采用消极方式提出结论。这种业务属于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3)审阅业务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审阅业务相较审计业务而言程序有限,因而提供的保证程度也低于审计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