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1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述“大跃进”运动期间的新闻宣传及其深刻教训。
【答案】在“大跃进”运动期间,新闻媒介的宣传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推波助斓
早在1957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就提出,中国的农业生产要在五年内赶上和超过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并称之为一个“大跃进”。
1958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了受到毛主席表扬的社论《乘风破浪》,指出:“我们要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再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赶上并且超过美国。”“超英赶美”的高指标便成为“大跃进”的战略任务。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又宣称:“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下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各条战线的“大跃进”形势一发不可挡,各新闻单位也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总路线,宣传“大跃进”。
(2)“大跃进”时期的宣传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宣传中的“浮夸风”与工业生产中的“瞎指挥”
“浮夸风’夕,是指大放农业生产的高产“卫星”。1958年6月7日,新华社郑州分社播发了一条消息《惊人的高产卫星》。第二天,《人民口报》在头版居中一个并不显眼的位置刊登了这条消息,标题显然是经过编辑加工的:《卫星社坐上了卫星,五亩小麦亩产2105斤》。这条新闻的主角是河南遂平县的卫星农业社。没过几天,河南西平县又爆出了小麦亩产7320斤的大卫星。《人民日报》7月12日的头版头条再次报道了这条假新闻。此后,全国掀起了“卫星”攀比的浪潮。粮食的亩产最高纪录不断地被刷新,不出半个月,水稻的亩产量己达到几万斤。诸如此类的假报道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可以信手拈来。这些报道明显违反了基本的生产常识,而且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极大地损害了报纸的形象。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1958年生产钢1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为了实现这个高指标,当时新闻单位开始大规模地宣传“以钢为纲”和全民炼钢运动。在全民大炼钢铁的基础卜,报纸卜又开始大放钢铁“卫星”。《破釜沉舟全力以赴,九月破万吨,十月过两万,河北力争生铁扶摇直上》、((首都钢铁星期日,城里城外一片红,七十万人大炼钢》等醒目的标题刊登在报纸上最显眼的位置。一些报纸还开设了大炼钢铁的“各省进度表”,大家你追我赶,惟恐落后于人,因
第 1 页,共 5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