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 摘要
一、论述题
1. 《新青年》杂志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传播活动在新闻传播史上有什么意义?
【答案】《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传播活动在新闻史上的意义包括以下方面:
(1)开创了自由讨论的风气
“五四”时期出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报刊成为争鸣的主要园地。形形色色的观点展现在人们面前,有些相互辉映,互为补充; 更多的是互有矛盾、相互排斥,思想交锋,甚至激烈的思想论战时有出现。但这一切都是在自由讨论的气氛中展开的。报刊让各方充分发表看法,还把反映各种观点的材料汇集起来供读者分析。如《新青年》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
(2)促进了政论传统的恢复和发展
《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后,广泛采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多种形式,打破民国以来报刊万马齐暗的沉闷局面,政论重新受到重视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青年》正是通过政论提倡民主、科学,批判旧思想、旧文化的。《新青年》发表大量批判尊孔复辟的文字,有力动摇了封建统治。《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发表的短小锋利的时评,又称杂文,是一种“匕首’,、“投枪”式的评论文体,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常用文体之一。
(3)带动新闻界使用白话文、新式标点符号等
《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我国报刊文风一新。自第2卷开始,《新青年》开始发表胡适用白话翻译的小说和他写的白话诗,但只占很少篇幅。自第4卷起,白话文迅速增多,至第6卷时几乎完全采用白话。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涌现的数百种报刊纷纷采用白话文,如《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一些全用文言的大报,如《国民公报》、《晨报》、《东方杂志》等也开始部分采用白话,有的办了白话文副刊,有的出现了白话文的短评、通讯,还有的在一部分消息和社论中也采用白话文。在推广白话文的同时,《新青年》还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过去报刊上的文字,既不分段落,也不加标点,只在句读处加圈或者空一格。《新青年》突破陈规,从第4卷起带头采用标点符号。1919年2月1日出版的第7卷第1号公布了《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统一所用标点符号共计13种。后来,许多报刊也相继采用。读者还投书《新青年》,提出了报刊横排的主张。
2. 试论述民初报纸副刊的发展
【答案】(1)“鸳鸯蝴蝶派”与民初报纸副刊
①民初报纸副刊
从民国成立后到五四运动前夕的这一段时期,我国报纸的副刊进一步发展。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时报》的《余兴》、《小时报》等。这些副刊
第 1 页,共 7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