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答案】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空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非事件性新闻的日益增多在于其特殊的传播价值:
(1)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教育的普及使人们对“大世界”更为关心,“信息欲”也更为强烈,单纯报道事件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媒体肩负着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的重任。非事件性消息报道内容的无限性拓展了新闻报道的领域和范围,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要。
(2)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记者不但要对事件进行分析,而且要改变只关注已知事件、被动采访的做法,促使记者主动去采写尚未构成事件的社会问题。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促使记者主动寻找报道题材,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
(3)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趣味性、情趣是“读物”的主要特色,一部分富有人情味、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可以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喻悦。
(4)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由于独家新闻采访范围的限制,大量的非事件性报道,因其多是建立在尊重事实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策划,便于智取,所以成为媒体推陈出新、超越对手的有效武器。
2. 你怎样理解新闻报道的“完整性”? 你认为在写作中,应该怎样处理新闻报道“完整”与“简洁”两大要求之间的关系?
【答案】(1)新闻报道的“完整性”的含义①新闻报道必须充分展示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不要有意无意地不回答(忽略或回避)受众关注的问题。简洁不是简陋,新闻报道不能“缺斤短两”。
②新闻报道需要处理好发掘重点与报道详实之间的关系。对于受众关注的情况一定要做充分的说明。
(2)处理新闻报道“完整”与“简洁”两大要求关系的方法
①两者在新闻报道中都有重要的地位,互不冲突,都不应偏废,都要重视和坚持。
②简洁是避免繁琐和庞杂。简洁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使用的技艺,它建立在记者对新闻事实的
选择之上,而选择依赖于判断。新闻写作的简洁,依赖于记者对新闻敏锐地捕捉,对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的识别,对最引人注意的新闻事实的确认。
③完整是指记者必须充分展示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这并不妨碍简洁的文字报道,两者兼顾,才是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在写作上应该达到的境界是:重点要突出,要素要完整,结构要清晰,叙述要简洁。
3. 如何认识人物通讯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答案】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人物通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卞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通讯家族中,人物通讯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2)在记者众多的个人作品集或“经验谈”中,人物通讯(包括人物特写)和采写人物通讯的经验体会所占的比例最大。
(3)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方面
①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与西方新闻界相比,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人物通讯显得十分突出。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人物通讯以其比重大、兴盛时期长、社会作用显著和发展变化快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中的突出现象。今天,用人物通讯报道时代英雄和先进人物,以模范事迹和时代精神鼓舞和教育群众仍然是新闻界的重大任务。
②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舆情和思维模式的变化催生了新的新闻观念和新闻思维,人物通讯的报道内容、报道理念和采写技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a. 报道对象的变化
采写对象从单纯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群和弱势群体转移。
b. 报道理念的变化
即向人的回归,先进模范人物的报道理念实现从“神”到人的转变,揭露反面人物也经历了由“鬼”到人的理念转变。从人的视角去看待先进模范人物,也从人的视角去看待普通人或反面人物,显示每位人物的个性和人生曲线,才能使人物真实可信。
4. 简述新闻角度的定义及其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答案】(1)定义
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或入手处。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
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新闻角度选得准,新闻价值倍增。反之,选得不准,报道老一套、一般化,会削弱新闻价值。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2)选择新闻角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选择新闻角度,首先要客观,从事物的整体和本质上全面真实地把握事实; 其次要抓特点,即这一事件区别于其他事件的最突出、最典型的方面; 再次要有新意,同样一件事,立意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①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入手选择新闻切入角度。新闻报道必须研究党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紧扣宣传的节拍。从这一角度切入,写出的新闻是能够吸引读者的新闻,是有价值的新闻,其产生的宣传效果也更强。
②从“新”入手选择新闻切入角度。万物“新”为先。“新”是能否选择好新闻报道切入角度的关键所在。“新”,是指那些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和主流的最鲜活、最有新闻价值的角度。
③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选择新闻切入角度。人民群众企盼什么、最关心什么,党的报纸就要反映什么。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只有从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想知道什么等方面提炼主题,选择报道角度,才能吸引读者,教育、启发和感染读者。
④从抓特点入手选择新闻切入角度。平时采访,记者总想抓有特点和“一碰就响”的问题,也是常指的抓“活鱼”。可是采访中常遇到的内容不是大同小异,就是报道价值不大。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内容、老主题,只要认真琢磨选角度,也能写出新的意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⑤从事物发展变化入手选取新闻切入角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选择好新闻角度,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新角度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它不是记者、通讯员的主观臆断和笔下生花,时刻注视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使报道不断出新。
⑥从具有广泛共性的话题入手选取新闻切入角度。广泛共性的话题是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广大群众议论纷纷的问题。用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暴露什么,在客观上起着引导舆论的作用。社会上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动向,群众中一时议论最多的共性话题,常是新闻报道应选取的最佳角度。
⑦从事实的特殊性入手选取新闻切入角度。在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中,各个新闻事实都毫不例外地具有自己特殊的个性。紧紧抓住和围绕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去报道和宣扬,则可成为新闻写作的新角度,这样写出的报道,具有区别于其他同类新闻事实的独特风格和韵味,使其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新闻角度的选择,不仅是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记者的职业敏感性问题。记者必须长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不断有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这样才能透过现象揭示生活的本质,捕捉到新闻的最佳角度,写出能够反映时代特点的好新闻。
5. 新闻语言的特色是什么? 为什么白描是其主要特色?
【答案】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称为新闻语目
(1)新闻语言的特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