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4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某智力测验的信度r=0.75, 某次施测得到分数的标准差为3.00, 则该测验的标准误是多少?若某被试得分为100, 试估计其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

【答案】(1)测验标准误为:

(2)该被试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为:

即95%的置信区间为:

所以,该测验的标准误为1.5, 而其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是

2. 能力倾向测验与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之间有何不同?

【答案】成就测验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的测量对象都是认知性特质。这三种测验都是测量个体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中发展出来的能力。所以在本质上,它们有相同之处。能力倾向、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也可以看作一种“成就”。不过,如果从测验的目的、性质及所涵盖的经验范围来看,这三种测验仍有某些不同之处,不能相互取代。具体分析如下:

⑴就测验的对象而言,三者本质上有重叠之处,无法加以截然区分。大多学者认为成就测验测量的是一些特定的、限定于某一范围的能力和知识,而另两者所测验的则为一般性的、较为广泛的能力。

⑵就测验的功能而言,成就测验也不同于智力、能力倾向测验。后两者的主要功能是预测一个人在未来的教育、训练或工作经验中可能的表现,它们的使用是在教育或训练程序以前,用以反映被试是否有接受某种课程或专业技能训练的能力。成就测验则是评估被试在接受一些教育或训练程序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它的实施发生在教育、训练过程后。

⑶就测验的技术品质而言,成就测验要注重内容效度,而能力倾向、智力测验则必须有较高的预测效度,否则就失去其基本价值。

3. 为什么说“智力测验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答案】智力是多元化的,而测验的方面是单一的。利用测验评估智力差异时,很难解决以下差异问题:

⑴性别差异

就整体而言,智力很可能并不存在性别差异。具体到对智力的不同智力因素上的研宄,则结果一般表明存在性别差异:

①男性在数学推理、视觉一空间智力、躯体运动速度和协调方面优于女性;

第 2 页,共 49 页

②而女性在言语流畅性、言语理解和记忆等方面则优于男性。

⑵职业差异

不同职业的人在智商上具有差异,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如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的智商最高,而诸如工人、农民这样的劳动者则智商最低。在当代社会,职业分工日益精细,而传统智力测验并不能全面反映人的各方面智力,因此仅以智商高低来判断人的智愚并不充分。

⑶文化和教育差异

个体在测验上的得分往往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因此测验对不同文化背景或教育水平的团体是不公平的。大量测验结果显示了显著的城乡智力差异和种族智力差异。然而,智力测验结果反映的城乡差异和种族差异,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城乡或种族本身由遗传引起的差异,事实上,文化和教育因素在此很可能起了主导作用。

因此智力测验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4. 求取两平行测验之间的回归方程,可以建立两测验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能不能称为等值关系,为什么?

【答案】(1)测验等值

测验等值是指寻找到不同测验形式之间分数的转换关系,把所有不同形式测验的分数都转换到同一个分数系统上。两测验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称为等值关系是由一定的条件所决定的。

(2)测验等值的条件

测量学所提出的测验等值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同质性。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所测的必须是同一种心理品质,测验的内容与范围也应该基本相同。不是测同一种心理品质的测验是不能被等值的。

②等信度。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必须有相等的测验信度。不能指望一个低信度的测验通过与一个高信度测验等值而提高自身的可靠性。

③公平性。公平性是指考生参加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中的任一个的测试,等值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不能出现参加不同形式的测试等值后的结果有高有低的现象。

④可递推性。如果测验x 与测验y 之间有等值转换关系f (x )=y,测验y 与测验z 之间有等值转换关系g (y )=z, 那么一定有测验x 与测验z 之间的关系h 存在,h (x )=g(f (x ))=z。

⑤对称性。对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x 与y ,无论等值转换从哪个测验出发,所获得的等值对应关系是相同的,即如果从形式x 出发,获得等值关系f (x )=y; 从形式y 出发,获得等值关系g (y )=x,则一定有即f 与g —定是互逆的关系。

⑥样本不变性。测验X 与测验y 的等值关系是由X 与y 的本身内在性质决定的,与为寻找这种等值关系而采集数据时所使用的样本没有关系,也与采集数据时测验的情境没有关系。

(3)据题分析,平行测验保证了两个测验测量的是同一心理特质,即同质性得到了满足,等信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得到了保证;但是由于回归方程是用一个测验上的数据来预测另一个测验上的分数,即测验具有方向性,与等值测验的“可递推性”和“对称性”不符合,所以,两测验之间由回归方程建立的关系不能称为等值关系。

第 3 页,共 49 页

5. 根据CTT 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推导关系式

【答案】(1)CTT 模型及其假设

经典测验理论(CTT )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 )与真分数(T )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之为E )。即:X=T+E, 这就是CTT 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引伸出3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即:E (X )=T, 或E (E )=0。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

关为零。即:

(2)推导过程

关系式为

:根据CTT 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推导关系式的过程如下

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0;

即:

6. 小明在一次统考中的语文、数学成绩转换成T 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后,分别为65和70, 二者的差异是否有意义?(已知这次语文、数学考试的信度分别为0.84和0.91)

【答案】小明的这两门功课的T 分数之间差异的标准误是:

在95%的置信区间上,

所以,二者相差要达到9.8分以上,才能有95%的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上的意义。因其数学的T 分数只比语文高5分,故差异并不显著。

7. 就您的经验谈谈教师自编测验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途径是什么?

【答案】(1)自编测验的缺陷主要有:

①教师不一定能深入研宄教材,深入调查学生;

②自编测验很难有准确稳定的合格标准;

③教师对自己的命题技术缺乏正确评价;

④各种题型使用不合理;

第 4 页,共 49 页 ③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