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冬枣皮薄肉脆,酸甜适口,维生素C含量高达300~500mg.100gˉ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4~36%,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且富含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eGMP),不仅具有防止血管脆性增加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而且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冬枣鲜食品质极佳,深受人们喜爱。 近年来,冬枣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其经济效益是其他农作物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是由于冬枣本身固有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组织结构特殊,采后生理变化复杂,在常温下贮期仅为4~5d,机械冷库也只能贮藏50~60d,且贮后好果率低,商品化程度不高。关于冬枣的贮藏保鲜技术近年来有所研究,但采后生理研究没有重大突破,不同学者提出的技术参数差异甚大,生产中难以应用。冬枣采后贮藏期间最容易出现酒软、发霉和腐烂现象,对于这些现象本质的揭示是解决冬枣保鲜问题的前提。本研究首先对冬枣贮藏各个时期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果皮和果肉组织的扫描、透射电镜镜鉴和半薄切片镜鉴,从生理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果实的品质变化进行研究和观察。然后进行一系列保鲜剂、气调、减压和臭氧处理的单因素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一些有效的保鲜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适宜于冬枣贮藏的保鲜技术参数。本试验得到以下结果: 1.3%氯化钙、1%维生素C、10%良姜液、5gmˉ3TBZ(噻苯咪唑)、O.03%赤霉素和50mgLˉ1三碘苯甲酸等保鲜剂处理,以及O~2%CO_2与4~10%O_2配比气调贮藏对冬枣均有一定的保鲜作用,但不能达到理想的长期保鲜效果。 2.冬枣采用减压贮藏(盛水加湿)保鲜效果显著,在20.3 KPa下贮藏120d,鲜度指数可达到86.3%。 3·冬枣为呼吸非跃变型果实,减压具有降低呼吸强度的作用,但当压力降低至40.5KPa以下时,效果不再显著。 4.冬枣贮期淀粉酶活性不断上升,淀粉含量随之下降,果实逐渐变软。减压具有抑制冬枣淀粉酶活性、保持淀粉含量和果实硬度的作用,以压力低于40.5KPa效果为好。 5.冬枣贮期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不断上升,抗坏血酸含量随之下降。减压具有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保持抗坏血酸含量的作用,以压力低于40.5KPa效果较为理想。 6.减压具有抑制霉菌孢子繁殖和降低冬枣腐烂率的作用,且压力越低,效果越好,以压力低于40.5KPa较为理想。 7.减压可减缓冬枣冷害,在40.5KPa下冬枣贮藏温度可降低至-2~-3℃,这比常压贮藏降低2℃。 8.减压可抑制冬枣果肉细胞内含物和胞间层降解,压力越低,作用越明显;减压贮藏(P≤60.7KPa)120d时,冬枣果肉细胞壁仍保持完整。 9.减压条件下冬枣果皮气孔全部开张,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气孔分泌物增加,气孔开张度变大。压力越低,气孔分泌物越少,气孔通道越“畅通”。 10采用浓度300mg-mˉ3O_3,每隔10d一次,每次0.5h对冬枣进行处理,贮藏1 20d时鲜度指数可达83.8%。03浓度高于300mg·mˉ3,对冬枣果皮、果肉组织损伤严重;03浓度低于300mg·mˉ3,保鲜效果不明显。 11.O_3具有降低冬枣呼吸强度的作用,浓度低于300mg·mˉ3时,随浓度增加呼吸强度降低,浓度高于300mg·mˉ3时,随浓度增加呼吸强度有增高趋势。 12.O_3具有抑制冬枣淀粉酶活性、保持淀粉含量的作用,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O_3浓度低于300mg·mˉ3时,随浓度增加,果实硬度越大:O_3浓度高于300mg·mˉ3时,随浓度增加,果实硬度反而下降。 13.冬枣贮期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不断上升,抗坏血酸含量随之下降。O_3具有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下降的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14.O_3具有抑制霉菌孢子繁殖和降低冬枣腐烂率的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以O_3浓度300mg·mˉ3抑菌防腐效果为好。 15.O_3浓度低于300mg·mˉ3时,随浓度增加冬枣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降低;O_3浓度高于300mg·mˉ3时,随浓度增加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有增高趋势。 16.O_3可抑制冬枣果肉细胞内含物和胞间层降解,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但高浓度臭氧(500mg·mˉ3)能够氧化降解细胞壁。 17.由温度、压力和O_3浓度三因素正交试验得出,冬枣保鲜贮藏最优参数组合为,-2℃和300mg·mˉ3O_3在40.5KPa压力下贮藏为好。具体操作为:供给贮藏环境充足的水分,温度保持-2℃,每隔lOd用300 mg·mˉ-3 O_3处0.5h后去除O_3,抽真空至40.5KPa:以后每24h抽气一次,维持恒定压力。在上述条件下冬枣可贮藏140d,好果率达92.6%。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