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34城市学综合基础之公共政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德尔菲技术
【答案】德尔菲技术是在二战后由兰德公司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获得、交换和发展关于未来事件的灵通信息的直觉预测程序,其过程是“利用一系列简明扼要的问卷和对所获得意见的有控制的反馈,从而取得一组专家的最可靠的统一意见”。德尔菲法的本质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智慧,通过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以取得一致的意见,达到预测的目的。德尔菲法的应用强调五个基本原则:①匿名性; ②循环反复; ③有控制的反馈; ④统计性的小组答案:汤专家共识。
2. 政策过程
【答案】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政策环境首先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治体系。其中,要求是指个人和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向政府提出采取行动的主张; 支持是指团体和个人遵守选举结果、缴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府为满足要求而做出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
这些要求和支持通过政治体系内部转换,变成政策方案输出,作用于环境,引起环境变化,产生新的要求。而这种新的要求反馈到政治体系,进一步导致政策输出。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政策源源不断地产生,政策系统的运行得以持续进行。
3. 变量
【答案】变量是一种可衡量的特性、态度或行为,它能影响理论和假设中的关系。变量是项目中存在某种联系的指示器,研究人员要在业已存在的某种特征或性质以及对目标和其他变量的影响中找到这种联系。变量和那些作为可适用于特殊行为事例的一般看法、概念相联系。变量是可以衡量的指标,它们能解释、影响一个主题、论题、问题或目标。因变量依赖十其他变量,从其所假设的特征的理论意义卜看,其他变量出现在因变量之前。
4. 趋势外推
【答案】趋势外推是预测的方法论基础的一种。趋势外推把过去观察到的趋势扩展到未来。它假定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也将会发生,只要没有新的政策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干预而改变了事件的进程。趋势外推的根据是归纳推理,即一种从特殊的观察陈述(如时间序列数据)到一般
结沦的推理过程。在趋势外推中,通常是从一系列时间的序列数据开始,把过去的趋势推断到未来,然后寻求有助于证明这种推断的规则和假设的帮助。
5.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裹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
二、简答题
6. 政策问题的特征。
【答案】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入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根据邓恩在《公共政策分析》一书中的论述,政策问题的特征有:
(1)政策问题的相互依赖性
一个社会领域(如能源)中的政策问题经常影响其他领域(如卫生、保健、、就业)的政策问题。实际上,政策问题不是独立的实体或现象,它们是整个问题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个系统最好的是刻画为“混沌”,即由那些产生社区各种令人不满的外在条件所组成的系统。要想通过使用种单一分析途径,那种将问题分解成它的构成要素或部分的途径一一来解决问题系统是困难的或是不可能的。有时,“解决十个相互联结的问题比解决单一的问题更容易”。相互依赖的问题系统要求一种全面考虑的途径,即一种将闻题看成不可分割的和离开它的构成系统就无法测量的观点。
(2)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产生问题的外部条件是被有选择地加以定义、分类、解释和测量的。尽管在某种意义上说,问题是客观的(例如,空气污染可以根据大气中的气体和微粒的比例来定义),但是,有关数据可以明显地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典型的解释。政策问题“是影响环境的思想的产物; 它们是问题情景的因素,这些因素是由分析者从这些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我们所体验的是问题情景而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有如原子或细胞,是概念的构造”。在政策分析中,重要的是不要混淆问题情景与政策问题,因为后者是通过人的直觉而将经验转化而产生的精神(人工)产品。
(3)政策问题的人工性
只有当人类做出关于改变某些问题情景愿望的判断时,政策闻题才有可麓。政策问题是人们的主观判断的产物; 它们最终也被人们当作客观社会条件和合法定义来加以接受。因此,政策问题是社会地构造、维持和改变的,问题不会脱离定义它们的个人或团体而存在,也就是说,不存在
自身构成政策问题的种种“自然的”社会状况。
(4)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对于一个特定的政策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因而也就有许多不同的解决办法。问题和定义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因此,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即使所要解决的问题小过时,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会过时或失效。
7. 公共政策分析人员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案】政策科学家梅尔兹纳提出了一个分类概念框架,他将美国官僚体制中的政策分析者分为三类,即技术员、政治家和企业家。这三类政策分析人员有不同的期望,这些期望来自于他们的职业培训规范、他们所受的正式教育、他们关于实在的信念以及对政策影响的动机。
(1)技术员是指那些具备优越的分析技巧但缺乏政治技巧的分析者,他们感兴趣的是做出高质量的政策分析研究,当同僚喜欢其工作时,他们就有成就感。这类分析者在本质上是官僚机构中的学者。
(2)政治家是指那些官僚的分析者,他们为自己的升迁而奋斗,所关心的是自己的晋升和个人的影响,感兴趣的是与此有关的分析。这类分析家以自己的顶头上司的满意程度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准,他们与政治的一致多于与分析的一致。
(3)企业家是指那些拥有分析的技巧和政治的技巧的分析者,他们感兴趣的是运用分析手段来影响公共政策和改善政策效果,他们以是否改变资源的配置和使人们生活得更好作为分析成功与否的标准。这类分析者懂得如何用数字来工作,不受当事人的直接限制; 他们以公共利益作为当事人,对政府活动范围有强烈的规范观点; 既关心分配又关心效率,比其他分析者更清楚偏好如何指导问题的选择和解决。
8. 在上述案例中,肯尼迪政府是如何拟订应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备选方案的?
【答案】(1)备选方案是指决策者解决政策问题的行动过程的选择,或是达成政策日标的可供利用的手段、措施或办法。依据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备选方案可以表现为政策、策略或各种行动过程。
备选方案的产生由一个步骤构成:①搜寻与发现:分析者力求查明备选方案的广泛范围; ②设计与创造:对新发现的备选方案加以提炼、修改、组合、重构或模式化; ③筛选:对于创造或设计出的备选方案加以初步的检验、评估,只保留数个可供进一步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备选方案。其中,在备选方案的搜寻与发现阶段,要尽可能弄清备选方案的可能范围、种类,能够产生越多的解决办法或备选方案当然就越好。方法包括:不作为的分析、文献评论、快速的调查、类比的使用、头脑风暴法、与理想的比较等。
(2)美国在处理占巴导弹危机时,要实现的目的是运用其在战略上和在地区上所拥有的优势,显示其要求这些导弹撤走的坚定决心,同时又留给莫斯科体面撤退的时间和余地。即一方面要保证美国周边地区环境的绝对安全; 另一方面也要维持与苏联的冷战关系,避免引起新的战争爆发。
在这样的目的指引下,总统召集了他最信任的助手。这个后来被命名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