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628社会保障学之社会保障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险私有化
【答案】社会保险私有化是指现代社会保险制度面临来自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老龄化的加速到来,使社会保险制度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以智利、阿根廷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放弃了西欧国家那种“福利国家”模式,政府将提供退休收入的责任全部转移到职工个人身上,不再承担向退休者支付养老金的义务,或者通过给职工提供税收优惠或更高的投资收益的选择让职工主动建立个人帐户从而逐步减少向退休者支付养老金的义务。这种新的模式被称为社会保险私有化。
2. 劳动保险条例
【答案】劳动保险条例是指建国后,政务院于1951年2月26日正式颁布的适用于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和合作社的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险条例》,成为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具体规定了职工在疾病、伤残、死亡、生育及年老后获得必要物质帮助的办法,同时规定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也可享受一定的保险待遇。该条例开始时只在部分企业实行。1953年1月2日,政务院对《劳动保险条例》进行了修订,扩大了实施范围,并提高了部分待遇标准。以后的补充修改都是以《劳动保险条例》为基础的。
3. 工伤预防
【答案】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劳动者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健康与安全。工伤预防工作注重在生产工作全过程中对工伤事故、职业病的防范和降低其发生率,注重对己经发生的工伤事故、职业病加以总结和科学研究、分析。工伤预防与工伤保险之间存在着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
4. 军人退役安置(military veteran aftercare)
【答案】军人退役安置是指国家和社会向退出现役的军人提供的经济和服务保障。经济保障包括发给退役者安置费、各种临时性生活津贴和生产性贷款; 服务性保障包括就业安置、就学安置、落户安置、职业培训、技术培训等。军人退役安置制度是国家因应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单独为军人提供的一项特殊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保障军人退出现役后的生活安全。我国军人退役安置体系主要包括退役士兵安置、退役军官安置及军人转业培训等内容。
5. 军人保障
【答案】军人保障是指国家建立的,以军人(特定情形下惠及其家属)为保障对象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称,它是一个由国家(中央政府)直接负责、能够涵盖军人多种风险的综合性保障系统。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军人保障构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社会保障系统相联系的子系统,它在解除军人后顾之忧、稳定军心、巩固国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
6. 社会保险费率与工资替代率
【答案】(1)社会保险费率与工资替代率的解释
社会保险费率是社会保险单位在一定时期计算和收取保险费的比率。它通常用百分数(%)或千分数‰来表示。社会保险费率通常分为综合保险费率和分类保险费率。
工资替代率,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某一时期某一群体(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养老金收入替代原来工资收入的比例,通常用同一时期退体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在职人员平均工资的白分比表不。从狭义上说,其指退休者原来的工资收入,改由养老金替代,养老金收入替代原来工资收入的比例。
7. 社会优抚
【答案】社会优抚是指针对军人及其家属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社会优抚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之处,是其保障对象的特殊性,它是针对特殊社会成员即现役、退伍、复员、残废军人及烈军属所实行的优待抚恤。社会优抚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拉弗曲线
【答案】拉弗曲线是指这样的一种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 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拉弗曲线”的原理并不复杂,起初它是专讲税收问题的,提出的命题是:“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主张政府必须保持适当的税率,才能保证较好的财政收入。
二、简答题
9. 请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答案】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中得到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是指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其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不同十传统的济贫措施,也不同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其基本特点包括:
(1)资金来源
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列入国家总预算支出,社会成员无须缴纳费用,
符合条件者即可获得社会救助。而社会保险主要表现为三方缴费原则,体现为权利、义务的统一。因此,社会保险的给付可被视为“集体的互助”和“工资的延长”,而社会救助的给付则被视为“国家的责仟”和“贫穷的救助”。
(2)对象
社会救助的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通常,社会保险的对象以劳动者为主体,由国家立法要求劳动者强制性加入,而社会救助由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依法程序申请可以获得,其范围扩及到全社会成员。
(3)基于贫困的事实
享受社会救助的对象必须基于贫困的事实。享受社会救助前,需要由有关部门对贫困状况或收入作必要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劳动力、赡养人口数等,调查的结果达到法定救助标准时才能获得救助。
(4)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救助提供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即维持最低生活标准所需的实际费用,而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都可以在此标准之上,如社会保险金的给付可以依工资的一定比例或按均一金额,还可以是按缴费基金积累的数额确定。
10.如何看待经济学与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
【答案】现代社会保障在理论研究与具体制度安排方面受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是日益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动用的经济资源构成了经济领域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与越来越合理的经济政策; 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保障的发展亦对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等的影响日益重大。
(1)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①中外社会保障发展实践进程已经揭示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实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选择,而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则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②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在于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
③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三个理论贡献,是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确保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选择从空想主义进化到理性发展阶段。
(2)为何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产生重大影响
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经济学者对社会保障给予了空前的重视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己在客观上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所致。当社会保障实践活动规模很小的时候,它只不过是政论家、神学家与慈善家关注的问题; 而当社会保障变成一种国家制度安排并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时,经济学界的关注就日益显得至关重要了。
(3)客观评价经济学或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