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美术学院906素描二[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民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1)民歌的含义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的最大原因。
(2)民歌的基本特征
民歌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和人民的社会生活联系最直接最紧密
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打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力,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力式编唱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是最真实、最深切的。
②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
③民歌的音乐形式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
(3)民歌的形式
民歌具有不同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①按形式和作用分,可分为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
②按地域分,分为客家民歌、陕北民歌、云南民歌。
③按体裁分,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④按产生时间和使用范围分,分为情歌、儿歌。
2. 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答案】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艺术家作
为艺术生产的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品之中,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
(2)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正因为如此,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直到艺术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3)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由于欣赏主体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层次、文化层次,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造成审美需要的千差万别,反过来刺激和推动着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3. 简述艺术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
【答案】(1)文化系统的概述
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从总体上讲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要素,而它们又包含着许多更低层次的子系统。所有这些子系统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精神文化。它们都处于整个文化的人系统中,一方面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它们又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文化大系统。
(2)艺术在文化系统中地位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①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
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②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
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合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4. 什么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 请结合具体的艺术形象,简述艺术典型的审美特征。
【答案】(1)典型的含义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关于典型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一种广义的解释认为典型应当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环境等。
(2)艺术典型的审美特征
①典型人物形象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
《水浒传》中勇猛鲁莽、见义勇为的鲁智深,秉性刚烈、性格倔强的武松,脾气暴躁、心地善良的李连; 《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狡猾奸诈、欺世盗名的曹操,粗豪威猛、急躁暴烈的张飞; 莫里哀讽刺喜剧《伪君子》中伪善卑劣、灵魂丑恶的达尔丢夫; 司汤达长篇
小说《红与黑》中性格复杂、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于连; 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贪婪成性、狡诈吝音的老葛朗台; 冈察洛夫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中懒惰成性、不可救药的奥勃洛摩夫。
②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某些规律。
艺术作品要想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首先需要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出发,对客观现实生活加以艺术概括,在人量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出典型人物的原型,再经过艺术加工和艺术虚构,创作出具有较高典型性的艺术形象来。
5. 简述“劳动说”理论。
【答案】(1)“劳动说”理论的价值
在艺术发生的诸多理论中,“劳动说”为研究艺术的发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自19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普列汉诺夫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艺术发生于劳动,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命题。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仍然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
(2)“劳动说”理论的缺陷
“劳动说”看到了原始艺术与劳动直接的、表面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意识、观念、情感、审美等复杂因素对艺术发生的广泛、深刻、全面的影响作用。从劳动到艺术的发生,经过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无数的中介,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人类才创造了摆脱使用价值、具有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
6. 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为什么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答案】之所以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原因主要在于:
(1)艺术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 .
(3)艺术家本人的民族和时代从属
作为创作主体,艺术家本人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和情境,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