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已知若希望把效度系数提高到0.65和0.70, 则测验长度要増加几倍?
【答案】测验长度与效度的公式如下:
整理得:
当
当时,时,
所以,要想把效度系数提高到0.65,测验长度需要增加6.42倍;要提高到0.70, 测验长度需要增加13.80倍。
2. 离差智商与比率智商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答案】(1)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偏离本年龄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测验规定,100为平均水平,如果一个人智商分数高于100, 则表示高于平均水平;若小于100, 则表示低于平均水平。离差智商反映的是一个人与其同年龄组人的智力分布相比较下,所处的水平位置。
离差智商的公式是:
其中反映了所有人的分数相对于平均数偏离的程度,说明了整体中各个分数的分布状况,离差智商也就因此而得名。100分为定义的平均智商;15是为了取消除法中的小数,并使所得的商与100有可比性而人为规定的。
(2)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修订的比纳一西蒙量表使用智商(IQ )这个概念来作为智力的测量指标,更加有利于不同年龄儿童智力的比较。
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中的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商,计算公式为:智商(IQ )其中,智力年龄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IQ 作为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当其值为100的时候,就表示一个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在一般人口中,智商呈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的居多数,两极端的为少数。
(3)两者的本质差异
两者的本质差异在于,通过比率智商,只能够了解到个体自己的智力发展情况,了解其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关系,并且比率智商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即是随着个体实足年龄的増长,心理年龄的变化越来越慢,会出现智商倒退的现象,并且不同个体之间不能够相互比较。而离差智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采用Z 分数,来衡量所有人的分数相对于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提供了不同个体间相互比较的可能。
3. 什么是效标和效标测量?
【答案】(1)效标就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
,它直接获得的人们所感兴趣的行为。人们所感兴趣的行为往往是一个观念上的东西(观念效标)
必须用一个数字或等级来进行表达(效标测量)。其中,效标测量的特点有:
①多样性;
②复杂性;
③特殊性;
④时间性。
(2)效标测量要想较好地体现观念效标,效标测量本身就必须是有效的和可靠的,而且还必须客观、实用。如果一个测验有实证效度,则可以拿该测验所预测的效标的性质与种类作为该测验的结构效度指标来推论测量的结构效度。这里有两种做法:
①根据效标把人分成两类,考察其得分的差异。
②根据测验得分把人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考察这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是否确有差异。若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差异显著,则说明该测验有效,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此外,对于一些被认为是较稳定的特质,若在短期内两次施测的结果差异不太大,则说明该测验符合理论构想。
4. 现在流行的创造力测验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案】现在流行的创造力测验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吉尔福特的关于智力结构的理论。
⑴吉尔福特在智力结构的研究中引入因素分析方法,由此提出了他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在此模型中,他发现智力操作中存在聚合与发散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有组织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则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范围的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⑵吉尔福特还认为发散思维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出3种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这三种特性相互联系,变通性建立在流畅性基础之上,独特性又建立在变通性与流畅性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反应数量众多,才有可能反应角度多样化,进而才有可能出现新视角,新观点。
⑶吉尔福特将发散思维的特性视为人的创造性活动的特性,并因此将创造力定义为发散思维的能力,即对规定的刺激产生大量的、变化多端而又独特的反应的能力。
⑷吉尔福特关于智力测验注重聚合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的评论得到很多学者的共鸣,并且,他视发散思维为创造力之核心的观点也为很多研宄者所接受。因此,目前常见的、有一定影响力
的创造力测验基本上是沿循吉尔福特的理论观点编制而成的。
5. 测验分数为什么要合成?说明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答案】使用测验时,需要将几个分数或几个预测源组合起来获得一个合成分数或做出总的预测。包括项目的组合、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等。
(1)测验分数合成的原因
测验分数要合成是因为测验施测以后,将受测者的反应与答案作比较即可得到每个人在测验上的分数,这种直接从测验上得到的分数是原始分数。它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同时为了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必须把它们转换成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上的数值。通过统计方法由原始分数转化到量表上的分数称为导出分数。有了导出分数,才能对测验结果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①临床判断。研究者根据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组合以得出结论或预测的方法。其优点是能从整体上对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考虑到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同时,也能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其缺点是主观加权可能受判断者的偏见的影响,不够客观,没有精确的数量指标,判断者需要受过训练并具有丰富的经验。
②推理方法。不考虑各个变量之间的经验关系,而是根据某种先验的理想程序来做推理性加权。包括单位加权和等量加权。单位加权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各个变量直接相加而得到一个合成分数;等量加权需要将所有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Z 分数)。
③多重分段。当用测验来决定取舍时,必须确定一个分数线,分数在这条线以上的人接受,在这条线以下的拒绝,这是只有一个预测源的情况。在实际决策中,人们往往不只使用一个预测源。这种方法只是把人分为达到最低标准(接受)与未达到最低标准(拒绝)两类,而不在两组人内部做进一步的区分。根据确定分数线的不同情况,多重分段可有两种主要模式:综合分段、连续栅栏等。
④多重回归。当同时采用几个预测源来预测一个效标,而这些预测源变量之间又具有互偿性时,多重回归是最常用来组合分数的模式。多重回归方程式的导出一般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的。
⑤合成分数的特殊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组合分数,比如:完形记分、轮廓分析等。完形记分就是将各个变量看作一个整体,不是孤立地看每一个反应结果,而是看总的反应模式。轮廓分析主要是考虑被试在各个测验或量表上所得分数的轮廓,而不是将各个变量做简单的线性组合。
6. 投射测验的理论假设是什么?
【答案】投射测验是通过被试对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的反应来分析和推断其人格特点的测验。投射测验的设计者常用心理分析观点作为指导来选择刺激和解释测验的结果。其理论假设是:
(1)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解释性反应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同时也是可以给予说明和预测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