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3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受众
【答案】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又称受传者,阅听人。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受众习惯上泛指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以及互联网的收受者。
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体验者。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一个活跃的行为主体,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
在新闻传播系统中,受众是的一个复杂的子系统,他们是新闻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反馈信息的发布者。如果他们把自己所收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之后再次转传于他人,他们则成了下一级传播(通过人际传播或大众传播)的起始者。
总之,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能动的行为主体。在新媒体普及的现代社会,受众又可能转化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这种转变及因此而引起的角色冲突,正成为当代研究的新的传播现象。
2. “大媒体”
【答案】通过国际高速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并由个人光电脑收传的新型传媒,被人们称为综合媒体,也称“大媒体“。这种综合媒体,将为人们提供可视电话、互动电视、图文声全功能信息服务、自选电影、远距离教学、医疗、会议、购物、金融等综合性服务。它所含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音像信息质量高。已经介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实施跨国跨文化传播,在为受众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将人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传播世界。
3. 知察权
【答案】知察权,又称知晓权、知情权、了解权、采访权,是指在民主社会,公民有权依法闻知政府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及一切有利其正当活动的信息。知察权的主要内容是,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一一收集、核实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活动不受阻碍,政府、公务员及一切有关方面人士不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凡政府、公务员及有关人士有意扣压公共新闻信息,或有意传播虚假消息,便被认为侵害了这项权利。如果新闻媒介知晓某一信息而隐匿不公开报道,也被认为
第 1 页,共 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