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含政治学研究所)814社会保障综合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策问题的认定可能遇到哪些误差因素,如何才能避免这些误差?

【答案】(l )政策问题认定的误差因素

①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a. 层级节制体系。在过分层级化的组织中,容易造成信息被隐藏,或视寻找新的信息为敌人,而出现信息病象的情形,从而使政策问题认定的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b. 专业化。专业化的结果造成了各部门的本位主义,使正确的信息无法有效地取得,尤其是地理上的区隔造成资源及信息传递上的困难。c. 集中化。集中化的情形,使上层的人员信息负载严重,难以获得正确和相关的信息,以有效地认定问题。

②意识形态。指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套信仰体系。a. 这种意识形态有其危险性,因为其就像“过滤器”,妨碍了真正信息的传达; b. 过于坚持的信仰,会影响实际问题的了解,造成认知失去协调,而使信念和实际现状产生强烈的冲突。

③无知。对于专业知识并不了解,故会相信某些错误的媒体报道。但政府对于传播媒体的报道最为重视。如果因报道的信息不明确,甚至是错误的,将会造成政府官员对问题诊断的错误。

④信息太多。政府官员的信息太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对问题的探讨产生误差,而幕僚人员事先过滤,则又容易造成连续的错误。

⑤噪音干扰。当甲想让乙了解某种信息,但乙所得到的和甲的预期不同,同样的原始信息,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意义。由于接受者的认知与人格结构的不同,而使信息有不同的意义。

⑥时间落差。指接收到信息到开始反应之间的时间差距。现在被忽略的问题,将来可能是严重的问题。

⑦逃避问题。决策者往往逃避其所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于是对于问题的真相无法真正了解。 ⑧隐避问题。指提出某些大家己知道的问题来隐避事实上的重要问题。

⑨虚假问题。解决了错误的问题,但不会对于真正要解决的问题造成伤害。

(2)避免误差的方法

①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在现实生活中为了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夸大工作成绩,缩小存在问题是普遍现象。所以虚假与半虚假的问题描述在日常工作中并不鲜见,对决策中的正确选择构成很大障碍。因此,有时就需要建立平行的多个报告渠道,以比较和鉴别信息的真伪。

②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层层报告不仅会造成时间上的迟缓,而且掺杂了层层筛选和加工。由于政策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时间的延误很可能就会造成问题描述的失真,

而信息传达过程中过滤的层次越多就可能与所要反映的问题出入越大。

2.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性质。

【答案】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是指公共管理中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在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性质是由公共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1)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区别于一般伦理道德的本质特性。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观念体系。如何处理公私关系成为判断行政主体道德与否的伦理标准,从公共利益出发公正行事是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的根本之所在。

(2)务实性。指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意识和规范,要通过公共管理实践来实现,通过行政活动、行政关系、行政态度、行政作风、行政效果等表现出来。一般来说,行政行为与公共管理伦理要与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公共管理必须承担的基本准则是公共利益服务的义务。所有其他的义务和价值观都必须服从于这一基本准则带来的责任。

(3)示范性。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是现实社会的主体道德,依据的是国家和社会公认的、共同的道德观念和理想,其共同原则和基本精神具有社会普遍性,公共管理主体其行为和风貌不仅为社会大众所关注,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共管理职业伦理也会形成巨大的影响,直接对社会大众起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并影响民德和民风,

(4)法律约束性。由于公共管理的特殊性质,部分的公共管理职业伦理规范是以法律的形式出现的,以制度的形式对公共管理活动进行约束。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作为一种约束机制,不仅可以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提高公共管理部门权力合法性的观念力量,影响到公众对于行政权力的认同感和支持程度,获取较高的社会支持与服从。这种内在的职业伦理控制机制与外在的民主控制机制相结合,才能形成公共管理制度化的利他主义机制。

(5)文化性。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是一种特定的公共管理文化层面,会随着文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从发展的眼光看,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既是以特定的公共管理文化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公共管理文化的重要层面之一。

3. 简述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十大角色。

【答案】哈佛大学教授、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1973年在其巨著《管理工作的性质》(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中,对管理者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他认为一个管理者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和工作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的工作、信息方面的工作和决策方面的工作。而在每一类不同的工作中,管理者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有十种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着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具体包括下列三种角色:

①挂名首脑(figure head)。由于其正式的权威,管理者是组织的象征,有责任和义务从事各种活动,如会见宾客、代表签约、剪彩、赴宴、致词等等,有些属例行公事,有些具有鼓舞人心

的性质。但全都涉及人际关系的活动,没有一项涉及信息处理或决策。

②领导者(leader )。负责对下属激励和鼓励,负责用人、培训和交际。管理者通过领导角色将各种分散的因素整合为一个合作的整体。

③联络者(liaison )。负责同他所领导的组织内外无数个个人和团体维持关系,建立和发展‘种特别的联系网络,将组织与环境联结起来。

(2)信息方面的角色(informational roles)

管理者在其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中处于中心地位,事实上是组织的“中枢神经”,他既是获取外部信息的焦点,也是传递信息的来源。信息角色包括下列三项:

①临听者(monitor )。作为监听者,其角色是寻求信息,使其能够了解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找出问题和机乙卜了盯。

②传播者(disseminator )。将收集到的信息传播给组织的成员。有些信息是关于事实的信息,有些信息是关于价值的信息,即某人有关“应该”是什么的主观信息,目的是指导下属正确决策。

③发言者(spoke sperson )。作为正式的权威,代表组织对外发布信息,以期争取公众、利害关系人的理解与支持,维护组织形象。

(3)决策方面的角色(thedecisional roles)

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许就是担任决策角色。管理者对他的组织战略决策系统负有全面的责任,也就是组织的每一项重大决策皆与管理者有关。包括以下四个主要角色:

①企业家(entrepreneur )。作为企业家,管理者是组织中大多数可控变化的设计者和发起者,即按其意志进行变革的全部活动,包括发现利用各种机会,促进组织的变革。

②故障排除者(disturbance handler )。企业家角色把注意力集中于可控的变革,而故障排除者角色则处理非自愿的情况以及部分的非管理者所能控制的变革。

③资源分配者。资源分配是组织战略制定的核心,战略是由重要的组织资源的选择决定的。作为正式权威,管理者必须进行资源分配,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时间、金钱、物质材料、人力以及信誉。所谓资源分配主要是安排时间、安排工作、批准行动等。

④谈判者(negotiator )。代表组织与相关组织和人士进行协商和谈判,进行资源的交易。 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他的组织实现其目标,为此,管理者必须设计与维持其组织运作的稳定性; 必须负责他的组织战略决策系统,并使他的组织以‘种可控制的方式适应其变动的环境; 他必须在他的组织与环境之间建立关键的信息联系; 作为正式权威,管理者负责他的组织的等级制度的运行。这十个角色构成了一个整体。组织之所以需要管理者,不仅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性和环境的变化性,而且需要一个正式的权威来担任某些基本的、经常的职责。

4. 何谓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有何特点?

【答案】(1)战略管理的含义

战略管理是指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日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