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入世后,检验检疫现行的检测手段、方法和水平正遭遇重大的挑战,只有顺应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建立适合创新、满足科技发展需要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科研管理机制,迅速提高检验检疫技术和管理水平,才能达到用技术、检测方法和检测手段说话,为行政执法提供有力依据,才能在应对国际贸易中不合理技术壁垒、有效实施检验检疫和疫情监控、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等方面切实完成严守国门、从源头抓质量的历史任务,才能保证检验检疫行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现阶段我国尤其是检验检疫行业科研管理及其不足和局限性,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和前后对比法的分析方法,借鉴西方国家在科研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科技创新管理理论为指导,对检验检疫行业某科研机构实例分析,探讨科研管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的必行性和可行性,及其运行机制的整体框架和具体实现。最终对检验检疫行业的科研管理提出建议和发展思路。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一、行业的科研管理在总体上受国家政策和科技体制、机制影响,现阶段检验检疫行业的科研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已经不适应以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检验检疫执法能力的要求。表现为:管理模式相对僵化,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科技项目投入产出观念淡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完全脱节,阻碍了科技创新向生产力的转化;科研项目的管理缺乏系统性。二、检验检疫正在从行政职能转向技术执法,其业务范围广泛,技术覆盖多专业,多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庞大,分布全国。检验检疫科研管理应围绕科技资源集成增效,合作竞争为中心思想开展,以管理扁平化、课题中心制为主,形成检、学、研的一体化管理。在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上应用项目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由应用开发研究带动检测手段、标准和方法的快速建立,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散神聚”的研发机制。三、系统分析了检验检疫系统科研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通过对某科研机构的实例分析,阐述扁平化管理结构代替集权管理更适合多信息集成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从分配机制,科技信用机制、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强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作用及项目规划、财务独立审计和项目管理对“有效控制偏差”的重要性。从科研项目组织、人才队伍、实验室规划和能力建设,科技支撑和创新体系、信息平台等五个方面对检验检疫科研管理机制创新提出了构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