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述题
1.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答案】(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一是年度平衡预算,这是一种量入为出的每年预算均需平衡的思想; 二是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财政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繁荣时期采用财政盈余措施,在萧条时期采取预算赤字政策,以前者的盈余弥补后者的赤字,以求整个经济周期盈亏相抵,预算盈余为零的平衡预算; 三是充分就业平衡预算,这种思想认为,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这一种平衡预算思想的发展表明,平衡预算己由以往的每年度收支相抵的思想逐步发展至以一定的经济目标为前提的平衡预算思想,在一定周期内,或某年度可有一定的财政盈余或赤字,但是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旧是机械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预算思想。
(2)功能则政思想是一种采取积极的权衡性则政政策或补偿性则政政策的财政思想。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因而称之为功能财政。
(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共同点是两者目的均是为了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而后者则不强调这点,强调则
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
2. 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答案】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
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减少(即人们认为债券价格下降时,购买债券从投机角度看风险变小,因而愿买进债券而少持有货币),为保持货币市场上的供求平衡,货币交易需求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LM 曲线不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例如,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货币投机需求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LM 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反之,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无限大(即这时债券价格太高,只会下降,不会上升,从而购买债券风险太大,因而人们手头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不再愿意去购买债券),从而进入流动性陷阱,使LM 曲线呈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
认为,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无限大,是介于零和无限大之间,因此,LM 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3. 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变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为什么公开市场业务这一政策工具是最常用的工具?
【答案】(1)影响货币供给的,一个是货币乘数:另一个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量不变时影响派生存款量; 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影响准备金; 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 卖出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
(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①能按中央银行的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只能用变动贷款条件或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商业银行的借款数量; ②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上; ③操作规模可大可小,交易的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更便于保证准备率调整的精确性; ④不像法定准备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准备率及贴现率不是可以轻易变动的),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这些优点决定了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最常用的工具。
二、论述题
4.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影响自然失业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就此谈谈你的着法。
【答案】(1)自然失业率的含义
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
(2)自然失业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具体而言:
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说来,青年和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从而这些人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上升时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例如,失业救济制度可能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愿去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会使自然失业率上升; 又如,最低工资立法使企业尽量少雇佣人,特别是技术差的工人,同时也会加强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③技术进步的因素。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必然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尤其会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断被淘汰。
④劳动市场组织状况,如劳动供求信息状况、职业介绍与指导状况等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变化。
⑤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长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包括厂商、行业和地区的兴衰,劳动者需要时间来适应形势变化,这些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3)对我国自然失业率上升趋势的看法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使用技术、设备、机器的不断提高,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就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大幅增加,同时我国面临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而新增的劳动岗位供给逐渐萎缩,因而我国的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是必然的。但是由于失业无论对失业者或社会成本都是巨大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减少失业。
对于我国来说,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信息的发达程度、交通运输状况、个人心理(如频繁跳槽、对外地打工的不偏好等)、户籍制度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可能因素。为降低我国的自然失业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搭建就业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即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形成集就业登记、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社保关系转移等为一体的公众信息服务网络。将信息系统向有条件的社区和乡镇延伸,提供劳动保障的个人信息查询。利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加大网络就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从而减少摩擦性失业。
②加强就业服务载体建设。加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业训练中心等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失业的公民提供职业培训,减少结构性失业。
③推进户籍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④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