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903地质学基础B[专业学位]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有哪几大类?
【答案】组成岩石圈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
(1)岩浆岩
岩桨岩是由炽热的岩浆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它可以分成侵入岩和火山岩。侵入岩和火山岩的本质区别在干它们产出的地质构造位置和结晶环境,侵入岩中最为熟知的是花岗岩。
①花岗岩是属于酸性的岩浆岩类, 含量高达66%-63%。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②由于是在上地壳中逐渐冷却结晶的,三种主要矿物都有较好的晶体,只是由于结晶过程的温度、压力条件和降温速率不同,矿物晶体的大小不同。
③由于花岗岩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存在一定范围变化,且次要(或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较大,三种主要矿物晶体的颜色有多种变化。
(2)沉积岩沉积岩由沉积作用形成,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性。沉积岩根据物质来源、沉积物搬运和沉积作用方式可以分为陆源碎屑岩和化学、生物化学沉积岩两大类。
①陆源碎屑岩
陆源碎屑岩指沉积物来自大陆物理侵蚀作用,经流水、风、冰川、泥石流、重力流等搬运到沉积盆地沉积而成的岩石。陆源碎屑岩根据颗粒大小可分为砾岩(>2mm)、砂岩(2~0.05mm)、粉砂岩(0.05~0.005mm)、泥岩(<0.005mm)。碎屑岩的特征是具有结构和构造。
a. 碎屑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它的碎屑颗粒的特征,包括粒度、分选性、磨圆度、胶结方式和颗粒表面特征。
b.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组成沉积岩的颗粒的排列特征,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等等。如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反丘交错层理等。层面构造如波痕、流痕、冲刷痕、铸模及生物活动的遗迹等。
②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岩
其物质(矿物)来源是风化成的真溶液或胶体溶液被搬运到盆地内,或者其本身就来自盆地内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方式沉积下来并经成岩作用转化为岩石。
(3)变质岩
变质作用是地壳内早先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为适应新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在不发生整体熔融的固态前提下,矿物成分和岩石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经历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①岩浆岩和变质岩区别
a. 岩浆岩主要是从流体相(岩浆)结晶转变成固相(岩石)的降温过程产物。
b. 变质岩主要经历了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是从一种固相转变为另一种固相的结晶过程。
②变质岩约占地壳总体积的四分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片麻岩,其次为片岩、板岩、千枚岩和大理岩。
2. 大气中近现代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是如何产生的? 温室气体增温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大气中近现代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
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致使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臭氧、氟里昂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盖住了地球表层,就像塑料薄膜盖住农田一样,产生所谓温室效应。
(2)温室气体增温的可能效应
①直接影响是海平面上升,海洋水体热膨胀和冰川融化的综合作用很可能在下一个百年内使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20一100cm 。
②由于大气圈保持水汽的能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全球变暖很可能导致全球变湿。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产区的中纬度和大陆中部地区将变干旱,夏天更为明显; 作物生长期的水分条件恶化将导致农业减产。
③温室气体增温在全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将会显著缩小热带与极地之间的温差,从而影响全球天气系统的热动力机制,显著改变决定区域气候的大气环流和洋流的格局。
④人类活动的很多方面如农业、林业、渔业、人体健康、沿海的基础设施、聚落、交通运输等都会受影响。
3. 何谓天文辐射? 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它对气候形成有何意义?
【答案】(1)天文辐射的定义:
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此为天文辐射。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昼长。
(2)天文辐射的影响因素:
①日地距离。夏天地球接近公转的近日点,天文辐射夏大冬小。
②太阳高度角。赤道太阳高度角大,天文辐射全年以赤道获得的辐射最多,极地最少。
③昼长。昼长时间越长,天文辐射数值越大。
(3)天文辐射对气候形成的意义:
①天文辐射夏大冬小,导致夏季温高冬季温低。
②天文辐射全年以赤道获得的辐射最多,极地最少。这种热量不均匀分布,导致各纬度地表气温产生差异,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4. 何谓重力均衡? 地学家是怎样解释重力均衡现象的?
【答案】(1)重力均衡原理
重力均衡是在单位截面上,任一个垂直柱体中(无论其高低)的岩石总质量应该是一个常数。
这个柱体以一个特殊的“补偿”面为基底,补偿面以下的物质处于均质状态。这样地壳的高度变化将以流体静力平衡的方式支撑着。
(2)两种补偿模式解释重力均衡
①普拉特密度补偿模式
地壳较高部分是由于它们具有较低的密度而受到抬升的结果。换言之,在补偿面以上各地的岩石密度是不同的。与这一认识对应,地下的补偿面应该近于处在同一高程上,故以这种补偿方式为基础的普拉特模型可以称作密度补偿模型。
②艾利深部补偿模式
地球表层各处的物质组成是相同的,地壳和其下伏地慢的关系如同木块浮在水面上的关系那样:如果地表某处的高程比其他地区高出越多,它往下插的深度就会比其他地区大得越多; 一般而言,如果某个地区的岩石块体显示出较高的地表高程,其地下的“根”也会比其他块体要向下扎得更深一些。这种补偿模式因此被称作深部补偿模式。
5. 分析21世纪中开发近地宇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根据中国国情哪此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案】(1)开发近地宇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①可能性
在从人们向往着进入宇宙到现在,人们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一系列的成就,充分说明开发近地宇宙的可能性。
②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于宇宙的逐步了解,人们充分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地球是多么宝贵。为了发展,人们大量挥霍地球资源,已经是能源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工业化进程,地球也已不堪重负。所以,这也到了人们该思考未来的时候。是否有合适的星球可以取代地球适宜人类居住使开发近地宇宙变得必要。同时,人们对于宇宙的了解逐渐加多,也意识到自己对于一些宇宙灾难无能为力,若
是有天地球遭受灭顶之灾,是否可以在此之前迁移到别的星球也使得开发近地宇宙变得迫在眉睫。
(2)中国开发近地宇宙的准则
在开发近地宇宙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对于近地宇宙的开发,一盲走在世界的前列。对干保护人类生存而探索宇宙的责任,中国责无旁贷。但也有一此国家开发近地宇宙秉持着唯利是图的想法,为了称霸,为了资源。中国一直以和平发展为目标。所以,在宇宙军备竞赛或是攫取资源的方面,不能投入过多精力。
6. 为什么说地表形态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特征之一?
【答案】地表形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最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也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特征之一。掌握了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人类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地貌发育,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
(1)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
①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植树种草降低侵蚀速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