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贸易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消费者剩余
【答案】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2. 乌拉圭回合
【答案】乌拉圭回合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举行的第八次多边贸易谈判,因在乌拉圭举行而得名。1986年9月在乌拉圭的埃斯特角城举行了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决定进行一场旨在全面改革多边贸易体制的新一轮谈判,故命名为“乌拉圭回合”谈判。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贸易谈判,历时七年半,于1994年4月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结束。谈判几乎涉及所有贸易,从牙刷到游艇,从银行到电信,从野生水稻基因到艾滋病治疗。参加方从最初的103个,增至谈判结束时的125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前7次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国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为了遏制贸易保护主义,1986年9月15〜20日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举行的缔约国部长级特别会议上决定发起这一次多边贸易谈判。它是8次谈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次谈判。
3. 改善国际收支论
【答案】改善国际收支论是以国际收支方面的理由作为贸易保护依据的一种贸易保护理论,这种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很普遍。改善国际收支论认为: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因为贸易虽然是有进有出,但不一定平衡。如果出口所得金额多于进口所付金额,称为贸易出超或贸易顺差。反之,则是贸易入超或贸易逆差。贸易的出超和入超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有很大影响,出超时给国家带来外汇净收入,外汇储备増加;入超则是外汇净支出,外汇储备减少。
4. 贸易自由化
【答案】贸易自由化是指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在货物、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要逐步实现自由化,即各成员方保证履行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乌拉圭回合和以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的协议与协定,逐步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货物、服务与
贸易有关的投资方面的准入度。
5. 欧洲债券
【答案】欧洲债券是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国际组织在国外债券市场上以第三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例如,法国一家机构在英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的债券即是欧洲债券,欧洲债券的发行人、发行地以及面值货币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
6. 要素密集型逆转
【答案】要素密集度逆转是里昂惕夫之谜的一种代表性解释。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一旦要素密集度逆转发生,则要素均等化定理不再成立,因此,H-0理论不再成立。
7. 社会公平
【答案】社会公平主要指的是社会各阶层或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上的相对平衡。不少国家利用贸易保护来调节国内各阶层的收入水平,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典型的例子例如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保护。
8. 自愿出口限制
【答案】自愿出口限制它是非关税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称,即出口国“自愿”限制其出口量,实质是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同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工业安排的、对后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对进口国来说,由于对方自愿限制,其进口量也就自然减少。所谓“自愿”,其实并不完全自愿,只是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出口国不得不采取的限制政策。因此,经济学家把自愿出口限制看成是进口配额的一种特殊形式.
9. 自由贸易
【答案】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进行干涉,不加以限制,允许商品自由地输入和输出的政策。自由贸易在没有进口关税、出口补贴、国内生产补贴、贸易配额或进口许可证等因素限制下进行的贸易或商业活动。自由贸易理论产生的基本依据是比较优势理论:各地区应致力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商品,来交换其那些无法低成本生产的商品。
10.资本充裕
【答案】资本充裕是指在一国所有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中,资本相对雄厚,其在生产要素储
备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这里的“充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资本/劳动的比率即人均资本来衡量。
11.贸易壁垒
【答案】贸易壁垒又称为贸易障碍,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和制约着商品自由流通的各种手
段和措施。贸易壁垒一般可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
(1)关税壁垒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关税所形成的一种贸易障碍。
(2)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措施所形成的贸易障碍,非关税壁垒可分为直接限制和间接限制两类:直接限制是指进口国采取某些措施,直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间接限制是通过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法规等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
12.政治贡献模型
【答案】政治贡献模型是格罗斯曼和海尔普曼于1994年,在竞选贡献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意义更为广泛的政治经济学模型。该模型明确地提出了政治因素在贸易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格罗斯曼一海尔普曼的政治贡献模型还可以用来解释非民主选举国家中的贸易保护现象。
13.滑准税
【答案】滑准税是一种与进口商品价格成反向关系的关税计征方法,即进口商品价格越高其进口关税税率越低,而价格越低税率越高。
14.交换所得
【答案】交换所得是指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两国进行贸易时,由于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同,交换的结果使得消费量发生改变,并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这一部分的提高就是交换所得。
15.比较优势
【答案】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二、思考题
16.有人认为中国入世的一个重要的好处在于,其他国家会取消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中国能从扩大纺织品出口中获利,试运用所学过的方法分析这一观点。
【答案】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的典型产品,同其他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或地区相比,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入世后,其他国家取消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中国有可能因此获利,也可能会利益受损。
(1)中国有可能会在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増加纺织品的出口,在纺织品价格没有很大变动的条件下获利。
(2)配额既是限制、又是保护,在取消配额后,中国有可能会在竞争中失败,丧失一部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