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填空题
1.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__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史加重视_____。
【答案】学生; 学
【解析】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
,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
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
2. CAI 是利用____辅助教师教学,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式与技术。
【答案】计算机
【解析】CAI 亦称多媒体课件,包括集成性(声、图、文、像并用)、交互性(区别其他教学软件的特点之一,结构是非线性的)、个别性(个性化)、教育性(体现重点、难点)、科学性、技术性等特点。
3. HSK 考试的全称是_____。
【答案】汉语水平考试
【解析】HS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量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 建设_____语料库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基础性工程。它可以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帮助。我们可以用它来辅助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查找例句、编写教案、编出试题等等。
【答案】现代汉语
【解析】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建立要经历原始语料收集、提取粗语料、提取精语料几个过程。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加工主要是进行语料的分词和词性标注工作。这是实现检索与统计的前提。而分词必须要有一个可操作性强、高度具体化的分词规范。
5. 文字处理工具_____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软件。
【答案】Microsoftword
【解析】中文计算机的应用,为文字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借助于文字处理软件,可以实现文字的编辑和储存。教师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教案、准备教学资料、收集语言材料,乃至发
e-mai1、写论文、编写教材等。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6. 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__研究的重要领域。
【答案】语言教学
【解析】语言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特定方法的教学活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的任务是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语言能力,包括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教学。
7.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_____分出来的。
【答案】用途
【解析】对外汉语教材可以从教学类型、课程类型、水平等级、一般情况下,主要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即教材如何编排教学内容来分,原则两个方面。学习者特点、母语特点等不同角度来区分。主要包括教材编写体例和教材遵循的教学
8.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_____试题。
【答案】主观
【解析】主观性试题指测试结果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卷者的主观判断,如作文、口试、翻译等。
9.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___而制订的,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_____。
【答案】教育目的; 教学规律; 基本要求
【解析】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0.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_____构成的。
【答案】言语交际能力
【解析】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有时也被称为言语得体性能力,是后天的形成的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会的或在教育中学会的能力。
二、选择题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是( ) 。
A. 教育
B. 环境
C. 遗传
D. 主观努力
【答案】B
【解析】环境是指周围所存在的条件,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环境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环境对人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2.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是( )。
A. 偏误
B. 错误
C. 失误
D. 疏忽
【答案】C
【解析】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
13.结构、( )、文化相结合,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A. 语义
B. 语音
C. 功能
D. 语法
【答案】C
【解析】教学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
14.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正试题( )的方法之一。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易清晰度
【答案】B
【解析】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信度是效度的前提条件。
15.“教室语言”与“教科书语言”违背了教材编撰的( )原则。
A. 针对性
B. 实用性
C. 系统性
D. 科学性
【答案】B
【解析】教材的实用性原则包括教材内容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 语言材料具有真实性; 贯彻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