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大学文学院0801专业综合(语言学概论、作文)之语言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日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地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2. 社会方言
【答案】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
3.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决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4. 共同语
【答案】共同语是在某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它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是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更高形式的通用语,这是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的区别在于,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通用交际语,而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二、简答题
5. 如何证明语言间有无亲属关系?
【答案】语言的亲属关系是用历史比较法来确定的。历史比较法是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亲属语言必然会在语言要素或语言成分里或多或少地保留一些同出一源的痕迹,因此,可以把不同语言的材料加以比较,研究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有规则的对应关系。如果有这些对应关系,就能确定它们有亲属关系,然后再详细地比较它们,追究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规律。就日前来说,这种方法还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6. 简述文字和字符的关系。
【答案】文字和字符的关系表现为: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
文字是以字符为元素构成的符号系统。文字的基本书写单位是字符,拼音文字的字符一般称为字母,一个字母是一个字符,如英语的字母、日语的假名,汉语的字符一般称为字,一个汉字也是一个字符。文字与字符的关系类似于语言与词的关系。
(2)字符能代表某种具体的语言单位
字符的主要特征是能代表某种具体的语言单位,包括音素(音位)、音节、语素、词等。除了字母和字以外,字符还包括一些特殊符号,如阿拉伯数字、科学符号、标音符号(如国际音标、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等)、标点符号等。广义的文字包括这些特殊符号,狭义的文字不包括这些特殊符号,只包括字母和字。
7. 什么是方言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答案】一种语言的方言分歧不论多大,总有相当显著的共同点,在分歧的语音现象之间,也往往存在着有规则的对应关系。方言间的这种语音对应是某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随着语言之分化为各个方言而逐渐形成的。中古汉语的[*p-]和[*P‘-]在现代的上海话和北京话里都保存下来。中古汉语的[*b‘-]仍然保留在现代的上海话里,可是在北京话里却起了变化,在平声音节里变成
[P‘-],而在仄声音节里的则变成[p-]了。因此现代的上海话和北京话,在双唇塞音间便有对应关系。
8. 请举例说明近几年来网络词语的特点。
【答案】随着网络的发展,近几年来,网络词汇以其独有的特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
(1)创新性
创新性是网络词语最大的特点。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膛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造性体现在词汇上就是对己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如“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 “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
(2)形象性
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词语上。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
(3)诙谐性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网络常为有闲情人士所光顾,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 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
(4)经济性
由于网络交际所依赖的手段的特殊性,网络语言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特征。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5)粗俗化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滚滚洪流中,还哨然涌动着一股小小的浊流:语言的粗俗化。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桃的语言,如“TMD (他妈的)、WBD (王八蛋)”等随处可见。
9. 指出下面每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还是派生词:
剪刀 克隆 taller 绳子 棕色 菠萝 氧吧 dancer 质子 actually
【答案】单纯词:克隆、菠萝
复合词:剪刀、棕色、质子
派生词:taller 、绳子、氧吧、dancer 、actually
10.文字对语言有什么影响?
【答案】(1)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可以把语言成分记录下来,一发即逝的现象可以变成固定的形体。这样一来,想对它进行锤炼、整理就很方便了。有些语言成分在口语中消失了,还可以保留在文字裹,若干年以后也还可以“复苏”,重新被人使用(当然含义可能变动)。
(2)有了文字以后,语言中便增添了书面语这一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文字出现之后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精密,人们在按照语言发展规律促进其发展方面,也越来越自觉了。
11.语言发展中为什么不能有爆发?
【答案】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而不是爆发的。语言的发展要受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发展得比较慢时(譬如在欧洲的中世纪,在我国的封建时代),语言的发展也慢一些。社会急剧变动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