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青海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其它加试之语言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此词义与另一咚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2. 社会方言

【答案】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

3. 语素

【答案】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语素。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根据语音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如“马”是单音节语素,“葡萄”和“歇斯底里”是多音节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如“石头”中“石”是词根,“头”是词缀。

4. 音位文字

【答案】音位文字是表音文字中的一种。它是表音文字根据其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划分出的更小的类。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二、简答题

5. 简要回答词义的概括性。

【答案】概括性是词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具体表现在:

(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概括,同时也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

(2)在词义的概括中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这在复合词所表示的意义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比方“谢幕”这个词概括了剧场里一种常见的热烈场面,很难用一句话清楚而确切地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演出闭幕后观众鼓掌时,演员站在台前向观众敬礼,答谢观众的盛意。”这个定义里面,“演出、闭幕、观众、鼓掌、演员、台前、敬礼、答谢、盛意”九个词也各自概括了好多内容,需要作详细的解释。“谢幕”这个复合词舍去了许多细节,只抓住“谢”和“幕”两点,控制一片,概括地指整个场面。经过这番概括,人们就能在“谢幕”这个词的基础上现成地思考或者谈论这件事情,不必像词典的定义那样从头思考谢幕情景的内容,或者先向对方作番介绍,然后再来谈论它了。

(3)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

(4)在词义的概括性中还具有全民性的特点。虽然语言社团中的人有年龄、性别、阶层、职业等社会身份的差异,但只要他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词的意义就是共同的。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的认识了解是有差异的。

6. 请说明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答案】(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中的主要东西,是词汇中稳固的部分,而一般词汇则是词汇中流动的部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地得到丰富和充实。

(2)在词汇的发展中,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是互相影响的。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发展的基础,利用原有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的新词不能脱离基本词汇中的词。在基本词汇基础上产生的新词,开始的时候都是一般词汇中的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中有些词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使基本词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7. 分析下列句子是如何表达句法关系的:

俄语:(我喜欢中国音乐)

(他喜欢俄罗斯音乐)

英语: I get up at 60'clock.(我六点起床)

He gets up at7 0'clock.(他七点起床)

【答案】上面的句子是通过词的构形形态来表示句法结构的,即各句的动词形态根据主语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

8. 从前有一位工匠,偶然有机会参加了天文学家关于银河问题的学术辩论会。会后,他向一位天文学家提出一个问题:“我懂得人们怎样学会了测定各个星辰间的距离,他们怎样计算出这些星辰的重量和解释出它们的物理恃性,以及怎样认识了其它的许多东西。可是请您告诉我,人们是怎样知道星草和行星的名称的呢? ”请你替这位天文学家作一个回答。

【答案】名称对于事物来说是外在的,用某个名称来指称某个事物并没有必然的理由。语音舆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不是天生注定的,而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9. 什么是构词法? 构词法主要有哪几种? 请举例说明。

【答案】语法中的构词法是按照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构词法是丰富和发展词汇的重要手段。按照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附加法

作为构词法的附加法指的是给含有词根词素的成分添加附加词素而构成新词的方法。用附加法构成的词是派生词。大多数语言用来构词的附加法有前加法和后加法两种。添加前缀而构成新词的方法称作前加法。例如汉语“第一”“老虎”等就是用前加法构成的。添加后缀而构成新词的方法称作后加法。例如汉语“学者”“桌子”等都是用后加法构成的。

(2)复合法

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含有词根词素的成分组合起来构成新词的方法称作复合法。用复合法构成的词是复合词。例如汉语“辉煌”“璀璨”等。

10.什么是音节? 举例说明什么是音峰和音谷。

【答案】在听觉上白然感到的一个发音片段就是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最小单位。每发一个音节,发音器官的肌肉都有一次紧张:或者先增强再减弱,或者一开始就是紧张的顶点,逐渐减弱。音节中紧张的顶点称作音峰,音节交界处是紧张的最低点,也就是前一次紧张过程完了将要开始后一次紧张过程的地方,这地方称作音谷。例如发汉语普通话的“干部”时,肌肉紧张两次,所以是两个音节; 两个音节的音峰落在[a]和[u]上,[n]与[p]交界的地方就是音谷。

11.语言和思维是一回事吗?

【答案】不是。语言和思维相依为命,彼此不能分离。它们都是社会现象,但都不是上屑建筑,都没有阶级性。它们的活动范围都非常广泛,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产到基础,从基础到上层建筑。但是不能把语言和思维混为一谈。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12.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发音上的条件?

【答案】音质的不同取决于三个方面:

(1)发音的物体不同。

(2)发音的方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