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8岁,一年来面色苍白,乏力,气短;检验结果: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55g/L,MCV14fl,MCH20pg,MCHC300g/L,网织红细胞1.5%,血涂片红细胞淡染区扩大,初步诊断缺铁性贫血。可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实验是() A.细胞内铁减少,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 细胞内铁正常,细胞外铁正常。 细胞内铁减少,细胞外铁增加。 细胞内铁增加,细胞外铁增加。 细胞内铁正常,细胞外铁减少。
患者女,35岁,间断脐周疼痛2个月,多为隐痛,症状逐渐加重,伴腹泻,排粪3~4次/d,糊状粪便,含未消化食物,时伴黏液,无脓血。体重减轻5kg,无发热。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无明显腹肌紧张,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2cm,质软,脾肋下3cm,未及明确的腹部包块。血常规:血红蛋白95g/L,白细胞3.0×109/L;粪常规:镜检(-),隐血(+),苏丹Ⅲ染色(+);血沉56mm/h。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肠结核。 克罗恩病。 小肠吸收不良。 小肠淋巴瘤。
下列药物中可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是() 对乙酰氨基酚。 秋水仙碱。 丙磺舒。 别嘌醇。 吲哚美辛。
患者女,35岁,间断脐周疼痛2个月,多为隐痛,症状逐渐加重,伴腹泻,排粪3~4次/d,糊状粪便,含未消化食物,时伴黏液,无脓血。体重减轻5kg,无发热。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无明显腹肌紧张,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2cm,质软,脾肋下3cm,未及明确的腹部包块。血常规:血红蛋白95g/L,白细胞3.0×109/L;粪常规:镜检(-),隐血(+),苏丹Ⅲ染色(+);血沉56mm/h。为明确诊断,该患者应首选的检查()。 A.小肠镜。 结肠镜。 腹部CT增强扫描。 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腹部MRI。
女,45岁,育2子,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1年来诊。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年;检验结果: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清铁蛋白10μg/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本例缺铁性贫血最可能原因是() A.多次妊娠。 B.慢性失血。 C.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D.患者需铁量增加。 E.偏食。
女,28岁,一年来面色苍白,乏力,气短;检验结果:红细胞2.5×1012/L,血红蛋白55g/L,MCV14fl,MCH20pg,MCHC300g/L,网织红细胞1.5%,血涂片红细胞淡染区扩大,初步诊断缺铁性贫血。下列实验室检查最有诊断意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