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返回联系
【答案】返回联系,又称反馈环节,指当刺激(输入)作用于感受器之后,神经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给大脑中枢,再沿传出神经控制效应器的活动(输出); 效应器的活动情况又作为刺激信急(输入)返回作用于感受器,进而通过大脑中枢的调节影响效应器的活动(输出)。
2. 注意
【答案】注意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3. 问题情境
【答案】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而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一般来讲,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易解决。
4. 高原期
【答案】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此阶段,产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高原期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期”。产生原因主要有: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研究发现,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5. 情操
【答案】情操指较复杂的带有理性的深沉情感,是构成个人价值观和品行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理智情操、美的情操、道德情操、宗教情操和自我情操等。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把情操看作个体习得的动力特质,属外能,并认为自我情操是人格的基本动力以及其他情操的基本统一结构。
6. 白板说
【答案】自板说是将人初生的心灵比作一张自纸或一块自板,认为人的知识经验是由后天的感觉经验获得的理论。由英国哲学家J. 洛克在其《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他反对人的知识来自天赋观念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自板,没有任何观念。人的全部知识和观念都来自感觉经验,是后天获得的; 认为知识、观念来源于感觉和反省。
7. All —or —none law
【答案】全或无法则是神经传导的基本特性,指引起神经元兴奋的刺激强度未达某一限度时,并无神经冲动之发生; 但强度达于某种限度而能引起冲动时,冲动立即达到最大限度。此后刺激即使再加强,对己引起冲动的强度,并无影响。
8.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反抗阶段; 失望阶段; 超脱阶段。
9. 心境
【答案】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 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0.个体社会化
【答案】个体社会化指个体学习其生存的社会的文化、知识、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而适应该社会生活的过程。亦即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允色行为、有着健康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贯穿于个体毕生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并受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等条件的制约。它是通过社会与个体之间持续不断的双向互动过程实现的。
二、论述题
11.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试述怎样复习才能达到巩固识记材料的最好效果。
【答案】(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记忆的保持量发生变化。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一个
不变的水平。
②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记忆材料性质的不同对保持进程有很大影响。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保持得最好; 记熟了的形象材料,也比较能长久记住:有意义的语言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材料,保持得更好些。
③学习程度:学习的程度不同对保持进程也有影响。一种学习材料如果学得没有达到一次完全能背诵的标准,我们说这是对这种材料的低度学习; 如果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下去,这种材料就是过度学习的。显然,只经过低度的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了的材料要比恰能成诵的材料保持得好一些。
④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处于开头部分的内容回忆率较高,这被称为首位效应。末尾部分的内容回忆率也较高,这被称为近因效应。
⑤识记者的态度:积极的心态可以使得识记效果更好,相反,消极的心态则会使得识记效果大打折扣。
(2)由此,根据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更好地复习,避免遗忘:
①组织有效的复习。与遗忘作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组织识记后的复习,没有经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因此我们要及时复习; 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动员多种感官,采用多样化复习方法: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②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③注意用脑卫生。
12.从影响性格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论人的性格形成。
【答案】性格的发展、形成及变化,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遗传因素通过气质和智力而影响人的性格。在遗传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气质,按照自己的活动方式,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样是助人为乐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在帮助人时动作敏捷、热情溢于言表,而粘液质的人则沉着冷静,情感蕴含在心。气质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所决定,所以,一开始气质就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
(2)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和类型的影响,而智力对人的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这作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冷静地审时度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这样就会促使自己勇于克服困难,在艰难险阻中表现出自觉、大胆、果断和坚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3)性格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环境是性格发展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活动圈子以及工作实践来发生效应的。
性格的成熟是相对的,绝对的成熟是不存在的。从人所处环境的变化不定来讲,性格也有一
,一个定变化,但是,除非较大刺激(比如失恋、对自己重要的人发生意外、重大失败或挫折等)
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也就基本稳定不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