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679心理学专业综合一I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隐记忆研究常运用的问接侧试
【答案】内隐记忆研究中常用的间接测试是指如果在测试阶段控制条件使被试没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材料,则这些测验就是间接测试。内隐记忆研究中经常运用的间接测试包含语言与非语言的间接测验。语言的间接测验有补笔测验、模糊字命名、词汇判断以及单词确认等测验形式。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包括熟悉物体的非语言信息的间接测验、熟悉和不熟悉人物而孔的间接测验和新异物体和图案的间接测验。
2. 高原期
【答案】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此阶段,产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高原期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期”。产生原因主要有: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研究发现,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3. 依恋
【答案】依恋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4.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5. 应激
【答案】应激是默里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指当某些事件或者环境刺激作用于人,使人感到
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应激是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综合。当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的时候,应激就会产生。
6. 认知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一般指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就是认知过程。
7. 问题情境
【答案】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而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一般来讲,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易解决。
8. 自我效能感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胜任该任务的预期。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
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而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活动的情绪。
二、简答题
9. 认识、情感、意志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答案】心理学上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指的是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这类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指的是人出于某种目的,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这三种心理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1)认识是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对认识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情感过程依赖于认识过程。没有认识就没有感情。人对于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事物,是不会
,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情感过程对人的有任何情感体验的。人们平时说的“知之深,爱之切”
认识活动,也有强大的反作用。情感是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比如,一个喜欢数学的同学,就会比别人更多地钻研数学,上数学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自己主动找来许多数学题来做,从而可能使他的数学知识更丰富,对数学比别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2)认识是意志的前提和保证,意志影响着认识的有效进行。
①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意志的重要特征是具有自觉目的性,而人们只有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时,才能确定行动目的,并选定实现目的的计划和方法。若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意志行动也无从产生。其次,意志行动还要随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这也需要通过认识活动把握事态发展,分析主客观条件,以决定是加速意
志行动过程,还是调整意志行动的进程和方向。再次,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而对困难性质和大小的估计,是离不开认识过程的。如果对困难的性质认识不清,严重性估计不足,就可能使人盲目地采取行动,付出了很多的意志努力却事与愿违,半途而废。
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离不开精细的观察、持久的注意和专注的思考,没有意志的参与,这些都是无法做到的。另外,在认识过程中常常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也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认识过程中,一些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不懈的人,学习和工作也缺乏成效,不能承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3)情感是意志的动力,意志对情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①情感过程推动或阻碍着意志行动的实现。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斗志旺盛,对人的行动起促进作用; 消极的情感则会削弱人的斗志,阻碍人的意志行动的实现。
②意志对情感也具有调节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控制不良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
,也是指在理智认识的基础上靠意志的力量去克服和抑制不合理智心境。我们说“理智战胜情感”
的情感。意志薄弱的人常常受情感左右,或者是一次失败就情绪低落,一撅不振,或者是难以控制不良情绪,导致背离理智的冲动行为。
10.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
【答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的基本过程有:
(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个体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个别属性特征。综合是个体把客观事物的若干个别属性特征综合起来形成整体。
(2)分类与比较:分类是将事物区别归类,比较是确定几种事物的异同。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区别开来,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特性加以综合,使之普遍化的过程。
(4)具体化与系统化:具体化是把抽象出来的概念与一般原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系统化是把知识要素分门别类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
11.为什么人能够抗拒干扰集中注意做一件事情,而有时候还能同时做几件事情。人与人的注意差异有哪些?
【答案】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性。同时人与人在注意能力方而又有许多差异,心理学上称之为注意品质,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叫做注意的范围,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的广度因素主要有:①对象的特点; ②知觉者的知识经验; ③知觉者的活动任务。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它可以用一定时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注意的起伏现象使在相对稳定的注意中也是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