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关键词:中专生,宿舍心理,性格特征,人际关系

  摘要

本论文以住集体宿舍的全日制中专生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研究中专生宿舍的一般心理;不同类别的班级(好、中、差)、宿舍与学生性格类型的关系;揭示中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及成因。从而为学校科学管理中专生宿舍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本研究采取质量抽样。在新疆石油学校49个班级中抽取12个班级(好、中、差各4个班级)、83个宿舍、432人,分别占全校班级、宿舍和总人数的24.5%、26.2%、23.8%。其中,少数民族班级3个(好、中、差各1个)、宿舍21个、106人。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项 目 Ⅰ类班级 Ⅱ类班级 Ⅲ类班级 合计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汉 11 10 9 11 11 1O 62 宿舍数 民 3 4 4 3 3 4 21 合计 14 14 13 14 14 14 83 汉 55 61 45 56 60 49 326 人 数 民 13 21 20 17 15 20 106 合计 68 82 65 73 75 69 432 注l 表中的“汉”系指汉族班宿舍和学生(其中,汉族310人,回族6人,满族3人,蒙古族4人,壮族1人,布衣族1人,土家族1人,共计32 6人);“民”系指民族班宿舍和学生(维吾尔族86人,哈萨克族18人,汉族1人,回族1人,共计106人)。 注2 被调查学生的平均年龄为l8.9岁。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中专生宿舍心理问卷、Y~G性格测验量表)、社会测量为主,辅以访谈、观察记录、侧面了解,以定量(计算人缘指数、宿舍凝聚力指数、进行Xˉ2检验和相关分析)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中专生宿舍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进行了探讨,同时,将研究溶于心理咨询和辅导之中,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调查、咨询和比较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中专生在人际判断中认知成分起主要作用,表明他们已开始理智地思考现实问题。从总的趋向看,在宿舍心理上表现为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群体生活;支持学校严格管理,赞同建设文明、健康的宿舍文化;期望通过宿舍布置的个性化以体现对所在宿舍和学校的归属感。 2、中专生选择舍友的标准和实际选择情况有较大的反差,反映出中专生的“中间人"特色:一方面尚未成熟另一方面又具有成年人倾向。 3、B型性格人数多并对他人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是影响中专生班集体心理气氛的主要因素;而宿舍人数构成是影响中专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5人宿舍是中专生宿舍人际关系最好的住宿模式。 4、在差异心理方面,本研究得出以下5点结论:①班级心理气氛越融洽,学生的参与意识越强,越支持学校加强宿舍管理和建设;②中专男生比女生容易发生外向性问题行为;③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维吾尔和哈萨克族)较之汉族学生容易适应宿舍生活,对宿舍环境布置的趋同性较高;④初中后中专生比高中后中专生自律性低;⑤中专生的性格发展不如大学生成熟,但在易患神经症和心身疾病的性格类型中,中专生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大学生。 5、困扰中专生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很多,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常规教育和管理的同时开展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 建议: 1、深化管理 (1)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室,将宿舍心理咨询和辅导列入工作计划;以宿舍为最小单位,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性格进行必要的测试。 (2)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目标迈进,应以班集体为单位设立由宿舍长组成的学生宿舍委员会,并列入班委工作计划。 (3)公寓化、规范化管理并不意味着宿舍环境的整齐划一,应在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给学生留下一块舒展个性的空间。 2、综合教育 (1)新生一入校就进行宿舍生活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宿舍管理制度;宿舍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技巧,等等。 (2)除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以外,还应开设心理学选修课,尤其注意加强对学生性格的培养。 3、“活动”育人 学生是宿舍的主人,要提高宿舍生活的质量必须依靠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此,在继续鼓励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以宿舍为单位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开辟“宿舍园地”专栏或办小报;组织“共有一颗心”宿舍体育或文娱活动;开展宿舍间的联谊活动或“美化宿舍”小设计师比赛,等等。 观察和研究表明:学生宿舍是学生个性、思想、行为直观显露十分突出的场所,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也是学生不良行为和各种违纪事件的“多发区"。因此,学生宿舍管理决不仅仅是后勤服务单位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任务,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