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财经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818计算机专业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一个标准包括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 )。

A.IEEE801

B.IEEE802

C.IEEE803

D.IEEE804

【答案】B

【解析】IEEE802.3定义了CSMA/CD总线的MAC 子层及物理规范;IEE :E802.4定义了令

牌总线网的MAC 子层及物理层规范;IEEE802.5定义了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2. 文件传输协议FTP 的一个主要特征是( )。

A. 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但不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格式

B. 不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但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格式

C. 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和格式

D. 不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和格式

【答案】C

【解析】FTP 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和格式。与大多数Internet 服务一样,FTP 也是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用户通过一个支持FTP 协议的客户机程序,连接到在远程主机上的FTP 服务器程序。用户通过客户机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出命令, 服务器程序执行用户所发出的命令,并将执行的结果返回到客户机。

3. 设源站和目的站相距40km ,而信号在传输媒体中的传输速率为200km/ms。若一个分组长度为4KB ,而其发送时间等于信号的往返传播时延,数据的发送速率是( )。

A.81.92Mbps

B.40.96Mbps

C.163.84Mbps

D.20.48Mbps

【答案】A

【解析】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一个分组从一个网络(或一条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信号在传输媒体中的单程时延=源目的站距离/媒体传输速率。发送时间=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由已知条件可知,在源站和目的站之间的单程传播时延为:

40km/200(km/ms)=0.2ms,

即往返传播时延为0.4ms 。设发送lb 的时间为Xs/b。

由已知条件,发送时间等于信号的往返传播时延,

解得所求数据传输率为

4.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 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 段,分别包含300B 和500B 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 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

A.300

B.500

C.1000

D.1400

【答案】C

【解析】TCP 的确认机制是接收端对字节序号进行确认,其返回的序号是接收端下一次期望接收的序号。例如ACK=n的意思是前n-1号字节都已经收到,请发送方继续发送第n 号字节。在本题中,主机甲发送的第一个段的序号为200〜499, 第二段的序列号为500〜999, 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应该希望主机甲接下来发送第1000号字节,所以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1000。

5. 对于10比特要传输的数据,如果采用汉明码校验,需要增加的冗余信息是( )比特。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汉明码是一个在原有数据中插入若干校验码来进行错误检查和纠正的编码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在k 比特信息上附加r 比特冗余信息,构成k+r比特的码字。校验位的数目与传输数据的总位数有关,可以通过汉明规则进行计算:

r 的最小取值即为校验码的长度。可以计算得到r=4.

6. 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 帧(GBN )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0〜7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号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根据后退N 帧协议工作原理:发送方发送完一个数据帧后,不是停下来等待确认帧,而是可以连续再发送若干个数据帧。如果这时收到了接收方的确认帧,那么还可以接着发送数据帧。但一旦某个帧出错,接收方只能简单的丢弃该帧及其所有的后续帧。发送方超时后需重发该出错帧及其后续所有的帧。接收方只允许顺序接收,发送方收到3号帧的确认,因此,接受方正

确接收了3号以及3号以前的帧,因此发送方需要重新发送的帧为4〜7号这4个帧。

7. 关于微波通信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波波段频率低,频段范围窄

B. 障碍物妨碍微波通信

C. 微波的传播有时受气候影响不大

D. 与电缆通信系统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好

【答案】B

【解析】微波的频率范围为300MHz 〜300GHz ,频率很高,其频段范围也很宽,波长比较短,遇到障碍物会减少波德能量。微波的传播极易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微波通信是无线通信,与电缆通信系统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

8. 在0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

A. 数据链路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

【答案】B

【解析】概念区分:

(1)点到点:这里的“点”是指通信子网中的节点,可以是主机,也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因为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中间可能经过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所以每时每刻都是微观的,即只需关注当前节点到下个节点,而不是宏观的源节点到终节点。在0SI 参考模型的七层结构中,下面三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都属于点对点的服务。

(2)端到端:这里的“端”是指端口号,任何一个应用进程都会对应一个端口号,所以端到端的服务又被称为进程到进程的服务(有些教材也称为应用到应用的服务)。从宏观的角度看,端到端是由一段一段的点到点通信构成的。在OSI 参考模型中的七层结构中,上面四层包括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都属于端到端的服务。综上,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传输层。

9.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 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个连续的TCP 段,分别包含300B 、400B 和500B 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个和第3个TCP 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

A.300

B.500

C.1200

D.1400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