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重新计算上题,但使用十六进制运算方法(每16位二进制数字转换为4个十六进制数字,再按十六进制加法规则计算),比较这两种方法。
【答案】首先把检验和字段置零,并将IP 数据报首部划分为16位字的序列,其次将这些16
位字的序列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字,最后对这些十六进制数进行十六进制反码求和。计算过程如下:
2. 携带实时音频信号的固定长度分组序列发送到因特网,每隔10ms 发送一个分组。前10个分
组通过网络的时延分别是45ms ,50ms ,53ms ,46ms ,30ms ,40ms ,46ms ,49ms ,55ms 和51ms 。
(1)用图表示出这些分组发出时间和到达时间。
(2)若在接收端还原时的端到端时延为75ms ,试求出每一个分组经受的时延。
(3)画出接收端缓存中的分组数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1)如图 (a )所示,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这些分组的发出时间和到达时间。
图 (a )
30,25,22, 29,45, 35, 29,(2)每一个分组经受的时延为端到端时延与网络时延之差,分别为:
26, 20和24(单位为ms )。
(3)接收端缓存中的分组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b )所示。
图 (b )
3. 解释为什么突然释放运输连接就可能会丢失用户数据而使用TCP 的连接释放方法就可保证不丢失数据。
【答案】当主机1和主机2之间连接建立后,主机1发送了一个TCP 数据段并正确抵达主机2, 接着主机1发送另一个TCP 数据段,主机2在收到第二个TCP 数据段之前发出了释放连接请求,如果就这样突然释放连接,主机1发送的第二个TCP 报文段会丢失。而使用TCP 的连接释放方法,主机2发出了释放连接的请求,只会释放主机2到主机1方向的连接,即主机2不再向主机1发送数据,但仍然可接收主机1发来的数据,所以可保证不丢失数据。
4.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 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 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采用CRC 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传输?
【答案】根据给出的生成多项式,可得除数为10011,用11010110110000除以10011得到冗余码(余数)为1110,把它添加在要发送的数据后面一起发送出去。
(1)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若最后一个1变成了0, 则应该用110101101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011, 不为0, 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2)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若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 则应该用110101100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101,不为0, 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3)在数据链路层使用CRC 检验,能够实现无比特差错传输,但这还不是可靠传输。
5. 什么是动态文档?试举出万维网使用动态文档的一些例子。
【答案】动态文档(Dynamic Document)是指文档的内容是在浏览器访问万维网服务器时才由应用程序动态创建。当浏览器请求到达时,万维网服务器要运行另一个应用程序,并把控制转移到此应用程序。接着,该应用程序对浏览器发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HTTP 格式的文档,万维网服务器把应用程序的输出作为对浏览器的响应。由于对浏览器每次请求的响应都是临时生成的,因此用户通过动态文档所看到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其主要优点是具有报告当前最新信息的能力。
万维网使用动态文档的例子很多,比如,利用动态文档报告股市行情、天气预报或民航售票等。
6. 试简述SMTP 通信的三个阶段的过程。
【答案】SMTP 通信的三个阶段:
(1)连接建立。发信人先将发送的邮件送到邮件缓存,SMTP 客户每隔一定时间对邮件缓存扫描一次。如发现有邮件,就使用SMTP 的熟知端口号码同接收方主机的SMTP 服务器建立TCP 连接,连接建立后,接收方SMTP 服务器发出“服务就绪”,然后SMTP 客户向SMTP 服务器发送HELO 命令,附上发送方的主机名。SMTP 若有能力接收邮件,就发送准备好接收命令,若SMTP 服务器不可用,就回答服务不可用。
(2)邮件传送。邮件的传送从MAIL 命令开始。若SMTP 服务器已经准备好接收邮件,则发送一个RCPT 命令,并从SMTP 服务器返回相应的信息,然后开始传送数据;如果SMTP 没有准备好接收邮件,就返回一个代码,指出错误的原因。
(3)连接释放。邮件发送完毕后,SMTP 客户发送QUIT 命令,SMTP 服务器返回信息,表示同意释放TCP 连接,邮件发送的全部过程结束。
7. 为什么SNMP 的管理进程使用探询掌握全网状态属于正常情况,而代理进程使用陷阱向管理进程报告属于较少发生的异常情况?
【答案】SNMP 管理进程定时向被管设备周期性地发送探询信息,间隔时间可以通过SNMP 的管理信息库MIB 来建立。探询的好处是:①可以使得系统相对简单;②能限制通过网络所产生的管理信息的通信量。
但是SNMP 不是完全的探询协议,允许不经过询问就发送某些信息。这种信息称为陷阱,表示它能够捕捉“事件”,但这种陷阱信息的参数是受限制的。当被管对象的代理检测到有事件发生时,就检查其门限值。代理只向管理进程报告达到某些门限值的事件。这种方法的好处是:①仅在严重事件发生时才发送陷阱;②陷阱信息很简单且所需字节数很少。
总之,使用探询以维持对网络资源的实时监视,同时也采用陷阱机制报告特殊事件,使得SNMP 成为一种有效的网络管理协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