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11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23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31 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41
一、名词解释
1. 抽样
【答案】抽样是指一种以概率论为基础,按随机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估计和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非全面统计调查方法。抽样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针对调查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和工作条件的不同随机抽样通常采取四种形式:①简单随机抽样一一按总体原有状况,不加任何限制,保证各个单位以及单位的各种组合都同等可能被抽到; ②等距抽样一一在己排有一定顺序的总体单位中,每隔一定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 ③分类抽样一一根据事先了解将总体单位预先分类,使各类之内的单位性质尽量接近,从每类之内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调查单位,共同组成样本; ④整群抽样一一以包含若干调查单位的群作为抽样单位进行抽选。
2. 选择性接触
【答案】选择性接触又叫选择性注意,指人们尽量接触与自己观点相吻合的信息,同时竭力避开相抵触的信息的一种本能倾向。对大众传播来讲,受众对信息进行选择性接触的余地很小,在大众媒介无孔不入的时代,选择性接触这道防卫圈十分脆弱,很容易被突破。
3. 大众文化
【答案】大众文化是指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4. 滚雪球抽样
【答案】滚雪球抽样是一种经典的社会学研究抽样方法,主要用于调查目标未知或特定群体成员难以找到时的社会研究,如总体单位的信息不足或观察性研究。其方法是,先随机选择一些被访者并对其实施访问,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所研究目标总体的调查对象,根据所形成的线索选择此后的调查对象。这一过程会继续下去,形成一种滚雪球的效果。
滚雪球抽样的优点是便于样本量的控制,易于控制抽样成本; 不足是由于采用人际间的提供介绍等方式,样本(被访者)之间可能十分相似,样本可能无法很好地代表整个总体。
因此,这一方法通常用于探索性研究。
5. 人内传播
【答案】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communication ),又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一般是由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和肌体反应等若干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而这些环节和要素同时也是人的身体所固有的功能。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或要素构成的:①感觉; ②知觉; ③表象; ④概念:⑤判断:⑥推理。此外,人内传播还伴随着人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6.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又称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知的权利等,从广义上说,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狭义上说,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7. 选择性记忆
【答案】选择性记忆是指人们根据各自的需求,在己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挑选出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储存在大脑之中。选择性记忆往往属于无意识的行为。一般来说,人们并非由于某类信息合乎自己的口味,因而将它存入记忆中,而是人们记住某类信息正表明它能投其所好。
8. 编码/解码理论
【答案】“编码/解码理论”是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编码位于传播者一端,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解码位于受传者一端,是指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那种信息或意义。编码与解码的连通过程实质上就是简单的传播过程,两者都“是把自己头脑里存在的‘抽象的’、有广义的思考内容的原本,在对方头脑里也制造一份副本的行为。”该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文化产品的解释,与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立场相对应。霍尔提出三种假想的地位,即:以接受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为特征的“主导一霸权的地位”; 大体上按照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行解释,但却加以一定修正以使之有利于反映自身立场和利益的“协商的符码”; 以及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全然相反的“对抗的符码”。
二、简答题
9. 目前在我国开展的批判学派研究需要做的工作
【答案】(1)对西方理论的演化脉络、经典研究、代表学说、基本思想、哲学倾向、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全面而深入的清理。
(2)对我国传媒面临的和表现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剖、透视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或思路。
从批判性的视角看,我国传媒目前面临国内国际的双重困境,国内方面主要是现代化和市场化所引发的媚俗化倾向,以及由此而对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发生的潜在影响; 国际方面则主要是全球化所进一步加剧的信息传播失衡、民族传统瓦解、甚至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严峻局面。
10.简述非语言符号具有的三种功能。
【答案】根据英国学者阿盖尔的见解,非语言符号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传播态度与情绪
语言符号主要表现意识的活动,非语言符号主要展示潜意识的波动,而一切高贵的情感、一切深刻的体验、一切微妙的思绪大都隐藏在潜意识的汪洋大海中,很难并极少浮出到意识的海平面上。也就是说,细微莫测的情感很难用语言准确表达,一般只有通过非语言符号来充分显示。
(2)辅助语言传播
比如谈话时的比比画画,眉飞色舞等,都起着辅助语言传播的作用。
(3)代替语言
在许多情况下,语言符号根本无济于事,这时便只靠非语言符号。
综合上述三点,非语言符号在传播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不容忽略的作用,正如施拉姆所言:“尽管非语言的符号不容易系统地编成准确的语言,但是大量不同的信息正是通过它们传给我们的。”
11.在描述大众媒介与社会的关系时,“社会结构影响文化”和“文化影响社会结构”两种相对看法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答案】(1)两种相对看法的介绍
“社会结构影响文化”与“文化影响社会结构”均表达的是文化、社会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两种相对看法的区别在于关系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不同。以大众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为例。“社会结构影响文化”属传播研究中的控制研究,“文化影响社会结构”归属于传播效果研究。
(2)两种相对看法的区别
①传播控制研究(controlstudies )。大众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控制研究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这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_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特定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下的媒介控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各种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传播媒介的控制,以及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②传播效果研究(effectstudies )。传播是带有目的性的。从微观层面讲,效果研究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从宏观层面而论,它指传播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可分为三个层面。
a. 环境认知效果(也称“视野制约效果”)。在现代社会,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与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