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想方设法的提高教育质量,并取得了大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1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改从课程目标、内容、管理、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必然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师范学校应在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教学能力。因为教学能力是教师一切能力的核心,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和人才素质的高低。通过对相关文本的研究,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在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培训来提高职前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训就更少了。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和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并将其付诸实施,通过课堂观察法来验证培训的效果。
本文主要从五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前言。该部分论述了选题的缘由,探讨了国内外对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概念界定、教学能力构成及其培养,概述了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职前教师教学能力观察量表的编订及现状调查研究。发放《教师教学能力问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获得教师对教学能力的典型特征的看法,从而为后面观察量表的编订和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及课堂观察的基础上,编订观察量表。为了了解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在培训前,笔者随机抽取30名职前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法,了解职前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及课题组成员确定并实施了我们所确定的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案,笔者希望参加培训后,职前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提升。
第四部分: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结果。经过一学期的培训后,笔者对这30名职前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观察分析,搜集了一些数据资料。然后,用这些数据和曾经培训前所搜集到的观察资料进行比较,从而验证培训的效果。
第五部分:总结与反思。实验结果分析证明培训能够提升职前教师教学能力,为以后的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结论如下:教学的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教师开始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比如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此外他们的教学能力有所增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以后进一步研究,最后也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