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723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地壳与地幔
【答案】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35km ,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莫霍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就是地幔,其体积占地球的33%,质量占68%,平均密度3.8~5.6g/cm,3地幔分上下两层。
2. 腐殖质化过程
【答案】腐殖质化过程是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复杂、较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化过程使土体进行腐殖质累积,结果使土体发生分化,往往在土体上部形成一个暗色的腐殖质层,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产生构成腐殖质主要成分的原始材料,②第_阶段为合成阶段,即山微生物为主导的生化过程。影响腐殖质形成的因素有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反应及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值。
3. 恒星年
【答案】恒星年是指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的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间隔,年长为365d6h9min9.5s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间隔,也就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只在天文学上使用。
4. 自然区划
【答案】地表自然界受不同尺度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分化为不同等级的自然区,以地域分异规律学说为理论依据划分自然区,并力求反映客观实际的方法,就是自然区划。各级自然区之间都存在特征差异性,自然区内部则具有相对一致性。自然区划的原则有①发生统一性原则②相对一致性原则③空间连续性(区域共扼性)原则④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等。
5. 经济环境
【答案】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生产力实体具有二重性,从自然属性来评价,这种地域特征属于人为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这种地域则属
于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
6. 西风漂流
【答案】西风漂流是指位十南北纬40°~60°之间西风带的海域内,因受强大的西风推动,海水自西向东连续不断的流动而形成的洋流。广义的西风漂流是指在盛行西风的吹送下,海水自西向东大规模流动所形成的洋流,①在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由于这两股暖流的海水是从大洋西部的低纬度流来的,故属暖流性质;②在南半球,各大洋的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了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其性质为寒流。
二、简答题
7.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答案】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1)其成岩过程是原有沉积物不断被后续沉积物覆盖而与上层水体隔离,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中分解产生各种还原性气体,碳酸基矿物溶解为重碳酸盐,某些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还原为低价硫化物,软泥中水的矿化度增加,介质由酸性氧化环境变为碱性还原环境,沉积物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次生矿物,胶体脱水陈化为固体,碎屑物经压缩、胶结作用固结为岩石。
(2)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①沉积岩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层理是指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粒度、结构等表现的成层性。层的界面即是层面。
②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与非碎屑结构之分。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粉砂、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或泥状结构。碎屑颗粒分布的均匀与否表现为分选性强弱,磨损程度不同表现为圆度差异等现象都是碎屑结构的特征。
③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是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8. 为什么说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地域分异?
【答案】(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故而称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①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也就称为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
②自然界中地域分异的现象是非常显著的。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从山麓到高山顶部,甚至在局部地段(如山坡和谷底)都可以观察到不同属性的自然环境的规律性变化。
③自然地理环境在各种不同规模的地域分异规律作用下,分异出大小不等、属性有别的众多的自然区域。这些自然区域构成一个多级次、多类别的复杂的镶嵌系统,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性。
9. 社会一经济系统是否独立于自然系统? 为什么?
【答案】社会一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为: (1)人类社会群体及其工程技术产物可看成是单独构成的一个圈层,称为社会一经济系统或技术圈。它包括由经济、政治和文化所构成的社会因素和由人类的各种工程技术产物所构成的技术因素。
(2)社会一经济系统并不是独立于自然系统的,而是由在自然系统的基础上产生,与自然系统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3)人类社会一经济系统的运行无不以和自然系统的相互影响表现出来,并从而推动整个智慧圈的运行和发展。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在同自然环境不断地进行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已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
(4)几千年农业生产的历史,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肥力,又在不同程度上改良了土地。同时,不少地区由于采取掠夺性土地利用方式,引起大量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和沙漠化;许多地区的森林砍伐过度,许多生物种灭绝和濒于灭绝。
(5)新城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改造自然、控制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不是弱化了,而是越来越密切。
10.地球的水圈由哪些水体组成?
【答案】地球上各种矿物中的化合水、结合水、岩石圈深部封存的水及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水分和冰雪共同构成地球的水圈。其中海洋是水圈的主体,其面积约占全球表面积的71%,水量占全球水量的97%以上。
11.确立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有那些?
【答案】确立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有:
(1)地层的形成顺序(地层层序律)。据沉积岩生成原理,出露在剖面下面的岩层早生成,上面的岩层晚生成,这称为地层层序律。利用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就可确定岩层的年代顺序。
(2)古生物化石(化石层序律)。依照生物的演化规律,生物界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至高级不断进化的,是不可逆的。地质时代越早的生物,越简单、低级;时代越晚的生物,越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