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09材料科学基础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论述位错的运动方式、条件及其对材料变形的影响。

【答案】(1)运动方式。刃型位错:滑移,攀移;螺型位错:滑移和交滑移。

(2)条件。滑移需要临界切应力,启动单个位错滑移的力为力。攀移运动需要正应力和高温作用。只有螺型位错才能发生交滑移,层错能的大小对交滑移的影响很明显,层错能越高,则扩展层错越窄,位错越容易束集而发生交滑移。

(3)位错滑移和交滑移是材料主要的塑性变形方式,只有在高温和高正应力作用时才能发生正刃型位错的攀移。

2. Pb-Sn-Bi 三元合金相图如图所示。

(1)试写出图中五条单变量线及P 点、E 点反应的反应式。

(2)分析图中合金2的平衡结晶过程,指出它的开始凝固温度。

【答案】(1)图中五条单变量线的反应式分别为:

P 点反应:

E 点分反应:

以得到为150°C 。

3. 在立方晶胞内画出

【答案】如图所示。

合金2的开始凝固温度从图中可(2)图中合金2的平衡结晶过程:

4. 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有哪些?其间隙分别包含哪些类型?

【答案】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主要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其间隙分别有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

5. 请说明什么是全位错和不全位错,并请写出FCC 、BCC 和HCP 晶体中的最短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

【答案】全位错是指柏氏矢量等于点阵矢量的整数倍。

不全位错是指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的整数倍。

6. 什么是二次再结晶?二次再结晶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二次再结晶后织构会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二次再结晶是指在再结晶完成的基础上,少数晶粒的异常长大现象。此时晶粒尺寸分布出现双峰现象。发生条件:一般晶粒生长受阻,如粒子钉扎、织构钉扎或厚度效应。当钉扎作用不均匀消失时,个别晶粒先摆脱钉扎而充分生长。

于弥散相抑制晶粒长大,一般不会产生二次织构;对于织构抑制晶粒长大,有时会产生二次织构,有时不会产生二次织构;对于厚度抑制晶粒正常长大,会产生二次织构。

7. 简述铸锭常见凝固技术及用途。

【答案】(1)控制晶粒大小:细化晶粒,提if]材料的强前性。

(2)制取单晶体:可以获取具有特殊性能的单晶材料,尤其是具有特殊物理性能的半导体材料。

(3)制取非晶态合金:制备具有特殊力学和物理性能的材料。

(4)定向凝固:制取叶片等在某一方向要求具有良好性能的工艺。

(5)区域熔炼:利用固溶体凝固原理来提纯材料的一种工艺。

8. 从材料组织结构对性能影响的角度,定性分析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

【答案】在这三类材料中,其力学性能特点分别是:

(1)金属材料:优异的塑性和韧性,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较大的弹性和较高的弹性模量;

,极小的弹(2)陶瓷材料:塑性和初性几乎为零,极高的硬度和较低的强度(特别是抗拉强度)

性和极大的弹性模量;

(3)高分子材料:较高的塑性和軔性,较低的硬度和强度,极大的弹性和极小的弹性模量。 这三类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的上述差异,主要是由这三类材料在组织结构方面的特点不同所造成的。

(1)材料的弹性及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材料中原子结合键的强弱。其中①陶瓷材料为共价键和离子键,结合键力最强,因此其弹性模量最高但弹性最小;②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中为很强的共价键,但分子链之间为很弱的氢键和范德华键,因此其弹性模量最低但弹性最好;③金属材料为较强的金属键结合,故其弹性模量和弹性居中。

(2)材料的硬度也主要取决于材料中原子结合键的强弱。所以,陶瓷材料有极高的硬度,而高分子材料的硬度很低。

(3)材料的强度既与结合键有关也与组织有关。①陶瓷材料虽然有很强的结合键,但由于烧结成形中不可避免地形成气孔或微裂纹,故其强度特别是抗拉强度较低;②高分子材料中很弱的氢键和范德华键使其强度也较低;③金属材料中的金属键虽然不是很强,但高的致密度以及高密度的位错使其具有很高的强度。

(4)材料的塑形与韧性方面,①金属材料中的自由电子云和容易运动的位错以及较高的致密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②陶瓷材料中的位错不易运动,加之存在气孔和微裂纹,因而陶瓷材料的塑性和軔性几乎为零;③高分子材料中很弱的氢键和范德华键使分子间可以较好地相互滑动,因而有较好的塑性和軔性。

9. 铜是工业上常用的一种金属材料,具有电导率高和耐腐蚀性好等优点,但是纯铜的强度较低,经常难以满足要求,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几种强化铜合金的方法,并说明其强化机理。

【答案】强化铜合金的方法及其强化机理如下:

(1)加工硬化,指金属晶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强度随着塑性形变量的增加而増加。加工硬化产生的主要机制有位错塞积、林位错阻力和形成割阶时产生对位错运动的阻力及产生割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