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理学院820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人员配备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为求得人与事的优化组合,人员配备过程中必须依循一定的原则。

(1)因事择人的原则。选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要求其从事与该职务相应的工作。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首先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因才器用的原则。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挖掘,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使能力发展并得到允分证实的人去从事更高层次的、负更多责任的工作,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务需要的人有机会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以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达到人与工作的动态平衡。

2. 系统原理包含哪些内容? 简要说明其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答案】(1)系统原理

管理系统原理是根据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普通系统论发展起来的。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组成,在一定环境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反映了物质世界最普遍的本质联系。任何管理实质上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

管理的系统原理源于系统理论,它认为应将组织作为人造开放性系统来进行管理。它要求管理应从组织整体的系统性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运行的规律,对管理各方面的前提做系统的分析,进行系统的优化,并依照组织活动的效果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控制组织系统的运行,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这就是管理系统原理的基本涵义。

具体地说,管理系统原理主要有五个观点:整体性观点、开放性观点、动态性观点、综合性观点、环境适应性观点。

(2)系统原理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①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十只是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使全部人员将个人的目标内化,向组织靠拢,这就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②可以使组织时刻保持动态的平衡,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能迅速地应对外界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的变化。

③可以在组织内部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从而在竟争中取得优势。

3. 如何确定组织管理人员的需要量?

【答案】确定组织管理人员的需要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管理人员的配备首先是为了指导和协调组织活动的展开,因此首先需要参照组织结构系统图,根据管理职位的数量和种类,来确定企业每年平均需要的管理人员数量。

(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不管组织做出何种努力,在一个存在劳动力市场、且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国度,总会出现组织内部管理人员外流的现象。此外,由十自然力的作用,组织中现有的管理队伍会因病老残退而减少。确定未来的管理人员需要量,要求计划对这些自然或非自然的管理干部减员进行补充。

(3)组织发展的需要。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发展,活动内容的E1益复杂,管理工作量将会不断扩大,从而对管理人员的需要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计划组织未来的管理干部队伍,还须预测和评估组织发展与业务扩充的要求。

4. 管理沟通存在哪些障碍?

【答案】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即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在沟通过程中,时常会有沟通无法进行或不能产生预期效果的现象,被称为沟通障碍。在管理实际中,沟通障碍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往往困扰着管理者,使他们的管理效率下降。信息沟通的障碍会阻止信息的传递或裘曲信息。

(1)信息传递者的障碍:①表达障碍。指信息传递者表达能力不足产生的障碍; ②语义障碍。指因对语义的不同理解引起的障碍; ③传递形式障碍。指传递形式不协调产生的障碍; ④社会环境与知识局限产生的障碍。

(2)信息传递渠道中的障碍:①信息传递手段的障碍。在现代信息沟通中,使用着越来越多的新型信息传递手段,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同时,一旦这些手段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沟通; ②传递层次的障碍。在信息传递中,信息损耗现象被称为信息过滤。信息过滤会使信息被歪曲、曲解、篡改。

(3)信息接受者的障碍:①信息接受者在接受到信息之后,有时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对信息进行过滤,取其对味的信息,滤掉不对味的信息:②理解能力的障碍。这同发送者发送能力的障碍是一样的; ③信息过量障碍。接受者在收到过多的信息时,必然有一部分信息会被忽略,这对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来说要给予重视。

(4)沟通环境障碍。沟通系统所处的环境因素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沟通的效率和绩效。噪声是沟通环境中的主要障碍。

5. 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答案】(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它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学是现代化、社会化和各门学科日益发展的产物,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各个领域,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管理学关系图如图所示。

(2)管理学研究方法

三种是演绎法。

①归纳法 管理学和其他许多社会科学一样,其研究方法基本上有三种:第一种是归纳法; 第二种是试验法; 第

归纳法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山于管理过程十分复杂,影响管理活动的相关因素极多,并且相互交叉,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往往只是综合结果,很难把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分解出来,所以大量的管理问题都只能用归纳法进行实证研究。

②试验法

对于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特别在微观组织内部,关于生产管理、设备布置、工作程序、操作方法、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营销力一法以及工资奖励制度、劳动组织、劳动心理、组织行为、商务谈判等许多问题都可以采用试验法进行研究。即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试验结果,再与未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做过多次试验,而且总是得到相同结果,那就可以得出结论,这里存在某种普遍适用的规律性。

试验法可以得到接近真理的结论。但是,管理中也有许多问题,特别是高层的、宏观的管理问题,由于问题的性质特别复杂,影响因素很多,不少因素又是协同作用的,所以很难逐个因素孤立地进行试验。并且此类管理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特别复杂,要想进行人为的重复也是不可能的。例如投资决策、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人事管理、资源分配等许多问题几乎是不可能进行重复试验的。

③演绎法

对十复杂的管理问题,管理学家可以从某种概念出发,或从某种统计规律出发,也可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找到一般的规律性,并加以简化,形成某种出发点,建立起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经济模型(或模式),这种模型与被观察的事物并不完全一致,它所反映的是简化了的事实,它完全合乎逻辑的推理。它是从简化了的事实前提推广得来的,所以这种方法称为演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