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省培养单位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835自然地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变质作用

【答案】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是控制变质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后,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于是就把其中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的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基本上是在固态岩石中进行的,因而本质上有别于岩浆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

2. 大陆岛

【答案】大陆岛是指位于大陆附近,在地质构造上与邻近的大陆有密切的联系的岛屿。大陆岛本来是陆地的一部分,由于大陆的某些部分发生破裂或沉陷而被海水所淹没,使它与大陆分离,形成了岛屿。但它的基础仍固定在大陆架或大陆坡上。例如,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科西嘉岛、新地岛、格陵兰岛、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许多大陆岛常成列分布在大陆外围,形成弧形列岛,亚洲大陆东岸的弧形列岛最典型。

3. 土壤腐殖质

【答案】土壤腐殖质是指除未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土壤腐殖质不是一种纯化合物,而是代表一类有着特殊化学和生物本性的、构造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因此,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物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土壤有机质存在的主要形态。

4. 潮汐

【答案】潮汐是指海洋水面因受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而定时上升,在潮汐循环中,自低潮至

,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其后一个高潮的潮位变化过程。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

汐”。现代社会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在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微弱作用的情况下,月球和太阳对海洋的引潮力的作用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原因。潮汐不仅可发电、捕鱼、产盐及发展航运、海洋生物养殖,而且对于很多军事行动有重要影响。

5. 岩石圈

【答案】岩石圈是由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所组成的圈层。它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一一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变质转化。岩石圈可分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一大洋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6大板块。

6. 冰蚀地貌

【答案】冰蚀地貌是指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地貌特征显著,有的像岩石盆;有的像羊的背部,学名为羊背石,由岩性坚硬的小丘经冰川磨削而成,顶部浑圆,状似羊背。代表性的冰蚀地貌有冰斗、冰川谷、刃脊和角峰等。冰斗是山岳冰川最典型的冰蚀地貌,位于冰川的上部,呈半圆形的剧场形状或圈椅状,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冰斗底部是一个洼地,在同一山地,通常有冰斗成层排列的现象。

7. 太阳日

【答案】太阳日是指以太阳为标准,地球上同一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时间。但是地球不但自转,还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又呈椭圆形,所以一年中的太阳日并不等长。一个平均太阳日为24h 。

8. 冻融作用

【答案】由于气温周期性的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水和地下冰不断发生相变和迁移,土层反复冻融,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导致岩(土)体破坏、扰动和位移,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冻融作用。冻融作用包括冻胀、冻裂、冰劈、扰动、滑塌等许多复杂过程,于是形成各种相应的冻土地貌。有石海、石河、构造土、冻胀丘和冰锥、热融地貌。它是寒冷气候条件下特有的地貌作用,使岩石受破坏,松散沉积物发生分选和受到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从而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冻土地貌。

9. 土壤侵入体

【答案】土壤侵入体是指由外界进入土壤的特殊物质。包括①岩石类中的碎石、砾石和巨石;②人为物质中的瓦片、碎砖块、陶片、玻璃、墓葬遗物、金属遗物等;③冰冻的冰成物,如冰胶纹、冰结核、冰透体、冰间层等:④生物遗存物,有动植物化石、动物骨、埋藏的植物根、软体动物的甲壳等。土壤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

10.沉积岩

【答案】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又称水成岩。它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风化作用是沉积岩的物质来源的主要渠道,风化的岩石颗粒,经大气、水流、冰川的搬运作用,到一定地点沉积下来,受到高压的成岩作用,逐渐形成岩石。它保留了许多地球的历史信息,包括有占代动植物化石,沉积岩的层理有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

11.岩浆岩

【答案】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圆所形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它有明

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12.沃克环流

,强烈的下沉气流受冷【答案】位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侧的南美洲西海岸(90°W 附近)

海水影响降温后,随偏东信风西流,到达西太平洋赤道(120°E )受热上升,转向成为高空西风,以补充东部冷海区的下沉气流。于是在赤道太平洋垂直剖面图上,就出现一种大气低层为偏东风,上层为偏西风的东西向热成闭合环流,称为沃克环流。

二、简答题

13.简述水圈组成。

【答案】(1)水圈是地球外部构造圈层之一。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水圈是地球外圈中最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相互作用,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演化。

(2)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它指地壳表层、地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

(3)水圈的主体是世界大洋,其面积占全球面积的约71%陆地上的湖泊、河流、沼泽、冰川、地下水,甚至矿物中的水都是水圈的组成部分。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同时,水也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水分和能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地带和自然景观类型,水溶解岩石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水分循环不仅调节气候、净化大气,而且几乎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与演化。

14.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

【答案】(1)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作用具有以下生态环境功能:

①土壤支持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维持、调节和控制着地表物质循环过程;

②对大气圈水分、碳循环、热量平衡等有重要影响。土壤圈与大气圈在近地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分、热量、气态物质的迁移转化,土壤不仅因其疏松多孔而能接收大气降水及其沉降物质以供应生命之需,而且还能向大气释放CO 2、CH 4、N 2O 等气体,参与碳、氮、硫、磷等元素的全球循环,并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

③将大气降水重新分配为入渗、地表流失、下层土壤内流失和地下水流失,影响地表水资源的总量及其化学成分;

,使岩石圈遭受外营力破坏性影响得以缓解; ④作为地球的“皮肤”

⑥在分解人类生活垃圾、净化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土壤和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