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理工大学成本会计(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标准成本制
【答案】标准成本制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制是在泰勒的生产过程标准思想的影响下,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刚开始时,它只是被用来进行成本控制,以后才逐步发展和完善,并与成本核算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2. 显性质量成本
【答案】显性质量成本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因为产品质量而实际发生的耗费和损失,是企业实际支付的、需要在再生产过程中计入产品成本而得到补偿的那部分有形损失,包括废品损失、废品修复费用和质量培训费用、索赔费用、退货损失等等。显性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有账外核算法和账内核算法两种。
二、简答题
3. 对比分步法中各种半成品成本(或费用)结转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说明如何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确定所采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答案】(1)逐步结转分步法,又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
①特点
a. 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综合记入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项目中。
b. 分项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
②优点
a.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产成品及其各步骤的半成品,为分析和考核企业产
品成本计划和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正确计算半成品销售成本提供了资料。
b. 能为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生产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c. 采用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时,能全面反映各步骤完工产品中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水平,有利于各步骤的成本管理。采用分项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时,可以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满足企业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构成及其水平的需要,而不必进行成本还原。
③缺点:核算工作比较复杂,核算工作的及时性也较差。
(2)平行结转分步法
①特点
a. 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b. 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
c. 为了计算各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必须将每一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划分为耗用于产成品部分和尚未最后制成的在产品部分。
d. 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该种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②优点
a. 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从而可以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b. 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省去了大量烦琐的计算工作。
③缺点
a. 不能全面地反映各步骤生产耗费的水平,不利于各步骤的成本管理。
b. 半成品实物转移与费用结转脱节,因而不能为各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3)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如果企业的半成品既用来销售,又用来下一步骤的生产,则应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如果仅用于内部生产,不要求提供半成品的成本资料,则应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4. 简述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应该划清哪些费用界限?
【答案】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多方面的,其支出的用途不尽相同。而不同用途的支出,其列支的项目应该不同。例如,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的造价;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净损失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用于产品生产和销售、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耗费,则应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的有关规定,正确地核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凡不属于企业曰常生产经营方面的支出,均不得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即不得乱挤成本;凡属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方面的支出,均应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不得遗漏。乱挤成本,会减少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少计成本,则会虚增利润,使企业成本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无论乱挤还是少计成本,都会造成成本不实,从而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防止乱挤成本和少计成本的错误做法。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其用途和计入损益的时间是有所不同的。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形成产品成本,并在产品销售后作为产品
销售成本计入企业损益;由于当月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当月完工,当月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当月销售,因而当月的生产费用往往不是计入当月产品销售成本。而本月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则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月损益。因此,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正确计算企业各月份的损益,必须正确地划分产品生产费用和各项期间费用的界限。应当防止混淆产品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借以调节各月产品成本和各月损益的错误做法。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为了按月分析和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结果,正确计算各月损益,还必须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本月发生的费用,都应在本月全部入账,不能将其一部分延至下月入账。更重要的是,应该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地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本月份支付,但属于本月及以后各月受益的费用,应记作待摊费用,在各月间合理分摊计入成本(受益期限超过一年的费用,应记作长期待摊费用,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月摊入成本)。本月虽未支付,但本月已经受益,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应记作预提费用,计入本月的成本。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对于数额较小的应该跨期摊销和预提的费用,也可以将其全部计入支付月份的成本,而不作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处理。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是保证成本核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应当防止利用待摊和预提的办法人为地调节各月成本、人为地调节各月损益的错误做法。;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那么,为了正确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正确分析和考核各种产品成本计划或定额成本的执行情况,必须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正确地进行划分。凡属于某种产品单独发生,能够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费用,均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凡属于几种产品共同发生,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这几种产品的成本。应该防止在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任意转移生产费用,借以掩盖成本超支或以盈补亏的错误做法。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某种产品已全部完工,那么,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某种产品均未完工,那么,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如果某种产品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则应将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应该防止任意提高或降低月末在产品成本,人为地调节完工产品成本的错误做法。
5. 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一般有哪几种?将各种分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及其核算程序进行比较说明。
【答案】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各分配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分配方法如下:
(1)直接分配法
①特点: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产品、单位,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情况。